检测项目(部分)
- 叶绿素含量:检测食品中叶绿素的含量,用于评估食品的色泽和营养价值。
- 铜含量:检测食品中铜的含量,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有一定风险。
- 添加剂检测: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叶绿素铜等食品添加剂,判定是否合规。
- 重金属检测: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其他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 污染物检测: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 微生物检测: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致病菌或者其他微生物污染。
检测样品(部分)
- 食品颜料类
- 食品添加剂类
- 果蔬制品类
- 肉类制品类
- 饮料类
- 酒类
- 糖果类
- 调味品类
- 乳制品类
- 糕点类
检测仪器(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
- 气相色谱仪 (GC)
- 荧光光谱仪
- 紫外分光光度计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 质谱仪
- 光电比色计
- 电化学分析仪
检测方法(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对叶绿素和铜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叶绿素铜进行离子化和质谱检测。
- 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叶绿素铜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荧光光谱法: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叶绿素铜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
- 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和铜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和铜的吸收信号。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叶绿素铜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和定量分析。
-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分析仪测量叶绿素铜样品的电化学信号。
- 化学分析法:利用化学反应对叶绿素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光电比色法:利用光电比色计测量叶绿素和铜样品的比色信号。
检测标准(部分)
《 QB/T 3783-1999 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
- 标准号:QB/T 3783-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X42
- 发布日期:1999-04-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1999-04-21
- 技术归口: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检验所
- 代替标准:原标准号GB3262-1982
- 主管部门:国家轻工业局
- 标准分类:食品合成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溶剂提取蚕沙(即蚕粪)并经皂化、铜代所得的粉状叶绿素铜钠盐,在食品工业上作为着色用。
《 GB 1886.307-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钾盐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钾盐
- 标准号:GB 1886.307-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 发布日期:2020-09-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2021-03-1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综合安全卫生劳动保护食品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以蚕沙或草类、紫花苜蓿、荨麻、菠菜等植物为原料提取叶绿素,或者直接以叶绿素为原料,经皂化、铜代等步骤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钾盐。使用溶剂为丙酮、二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正己烷和(或)石油醚(沸程为90℃~120℃)。
《 GB 26406-2011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 标准号:GB 26406-2011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 发布日期:2011-03-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2011-05-15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卫生部
- 标准分类:食品综合安全卫生劳动保护食品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蚕沙为原料,经皂化、铜代等步骤加工制得的粉状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以上是关于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检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