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635-0567
投诉举报:010-82491398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牛肝菌检测:科学揭秘其营养与安全性
概括
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又称为王牛肝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食用菌类。它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备受喜爱,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珍馐。然而,由于牛肝菌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采集后的不当保存,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因此,进行牛肝菌的科学检测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介绍牛肝菌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其食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的最大化。
检测样品
检测牛肝菌时,采样的正确性和代表性是至关重要的。样品应当来源于市场上常见的销售渠道,确保涵盖不同产地和供应商的牛肝菌。在采样时,需要选择形态完整、未受损的牛肝菌样品,避免因为菌体破损或外部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通常,单个样品的重量应为100克左右,以保证样品量足够进行多项检测。
检测项目
牛肝菌的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 重金属检测:如铅、汞、镉等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
- 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是否存在有害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 微生物污染检测:检查菌体是否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 营养成分分析:检测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
- 致病物质检测:检测是否含有如黄曲霉毒素等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的致病物质。
检测仪器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牛肝菌的各项检测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用于重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用于农药残留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营养成分和致病物质的检测。
- 微生物检测系统: 用于检查牛肝菌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
检测方法
牛肝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检测两个部分。
- 样品前处理:首先将牛肝菌样品进行清洗、去皮,并切割成小块。在进行重金属检测时,样品将通过酸消化法转化为溶液;而在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则需提取出有机溶剂中的可溶性成分。
- 仪器分析:样品经过处理后,依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分析。例如,在重金属检测中,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而在农药残留检测中,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农药成分。
- 数据分析:通过仪器读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检测标准(部分)
《 DB53/T 1229-2025 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53/T 1229-2025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
- 发布日期:2024-03-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24-06-01
- 技术归口: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农业农业和林业综合农、林、牧、渔业云南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暗褐脉柄牛肝菌(Phlebopus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菌种的生产条件、工艺流程、母种制备、药瓶液体菌种制备、发酵罐液体菌种制备、栽培种制备、记录与档案、标志、包装、运输。本文件适用于暗褐脉柄牛肝菌菌种生产。
《 GB/T 23191-2023 美味牛肝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美味牛肝菌
- 标准号:GB/T 23191-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 发布日期:2023-11-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 实施日期:2024-06-01
- 技术归口: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代替标准:代替GB/T 23191-2008
- 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水果、蔬菜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美味牛肝菌》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本文件规定了美味牛肝菌的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美味牛肝菌的试验方法和取样。本文件适用于美味牛肝菌的鲜品、干品。
《 DB53/T 857-2018 地理标志产品 楚雄牛肝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地理标志产品 楚雄牛肝菌
- 标准号:DB53/T 857-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 发布日期:2018-03-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 实施日期:2018-06-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云南省蔬菜及其制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楚雄牛肝菌》,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DB53/T 730-2015 美味牛肝菌采后速冻保鲜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美味牛肝菌采后速冻保鲜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53/T 730-2015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4
- 发布日期:2015-11-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 实施日期:2016-02-01
- 技术归口:食用菌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农业农、林、牧、渔业云南省有关农业和林业的其他标准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美味牛肝菌采后速冻保鲜技术规程》由食用菌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DB53/T 746-2016 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53/T 746-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
- 发布日期:2016-03-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 实施日期:2016-06-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农业农、林、牧、渔业云南省植物栽培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DB53/T 491-2013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
- 标准号:DB53/T 491-2013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 发布日期:2013-08-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 实施日期:2013-10-01
- 技术归口:云南省农垦总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农、林、牧、渔业云南省蔬菜及其制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由云南省农垦总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规定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
《 DB53/T 463-2013 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要求
- 标准号:DB53/T 463-2013
- 中国标准分类号:H46
- 发布日期:2013-01-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40.01
- 实施日期:2013-04-01
- 技术归口: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冶金制造业云南省钢铁产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要求》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规定了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出口美味牛肝菌加工规格及贸易要求。
《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牛肝菌采集方法
- 标准号:DB53/T 437-2012
- 中国标准分类号:B01
- 发布日期:2012-12-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 实施日期:2013-03-01
- 技术归口: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农业农业和林业综合农、林、牧、渔业云南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牛肝菌采集方法》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规定了牛肝菌的采收要求及采后贮存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包括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sensulato)、铜色牛肝菌(BoletusaereusFr.exBull.,QueenBolete)、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rugosiceps(Peck)Sing.]、褐盖牛肝菌(BoletusbrunneissimusW.F.Chiu,Brown-capBolete)、黄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crocipodium(Letellier)Walt.]
《 DB532800/T 5-2019 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532800/T 5-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9
- 发布日期:2019-11-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 实施日期:2019-12-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农、林、牧、渔业云南省蔬菜及其制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凤凰木林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 GB/T 23191-2008 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
- 标准号:GB/T 23191-2008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 发布日期:2008-12-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 实施日期:2009-06-01
- 技术归口: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代替标准:被GB/T 23191-2023代替
- 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水果、蔬菜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本标准规定了美味牛肝菌(拉丁学名:Boletus edulis sensu lato)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美味牛肝菌鲜品和干品。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牛肝菌作为美味的食材,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可以确保其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方面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科学检测手段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市场上的牛肝菌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因此,了解牛肝菌的检测方法和相关仪器,不仅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也能为消费者的饮食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以上是关于牛肝菌检测:科学揭秘其营养与安全性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