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限量检测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检测项目(部分)

  • 黄曲霉毒素B1
  • 黄曲霉毒素B2
  • 黄曲霉毒素G1
  • 黄曲霉毒素G2
  • 赭曲霉毒素A
  • 赭曲霉毒素B
  • 玉米赤霉烯酮
  • 玉米赤霉烯酮酸
  • 谷氨酸酐
  • 麦角酸
  • 麦角酸酯
  • 伏马菌素
  • 抗生素类
  • 霉菌毒素
  • 脱氧雄肾酮
  • 芥子酸
  • 茶褐素
  • 油菜苷
  • 生物酰胺
  • 生物酰胺酸盐

检测范围(部分)

  • 食品
  • 饲料
  • 农产品
  • 药品
  • 环境样品
  • 水产品
  • 酒类
  • 果蔬类
  • 粮食
  • 植物及其制品
  • 饮料
  • 保健品
  • 动物产品
  • 油脂
  • 菌苗
  • 饼干
  • 调味品
  • 肉类制品
  • 奶制品
  • 谷物

检测仪器(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 气相色谱仪(GC)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 红外光谱仪(IR)
  • 核磁共振仪(NMR)
  • 质谱仪(MS)
  • 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
  • 电化学分析仪
  • 电化学工作站

检测方法(部分)

  • ELISA法:用于快速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的综合指标。
  • 液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溶解于溶剂并以流动相输送至分离柱中分离各组分。
  • 质谱法:通过将物质分离并根据各组分的质荷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原子光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
  • 红外光谱法:通过物质吸收、透射和反射红外辐射的不同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 核磁共振法:通过物质中核的自旋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 电化学分析法:通过电化学电位、电流和电荷变化等来进行分析。
  • 免疫层析法:通过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快速检测。
  • 薄层层析法:通过色谱吸附分离技术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 荧光免疫法:通过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抗体来检测目标物质。

检测标准(部分)

《 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标准号:GB 2761-2005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05-01-2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05-10-01
    技术归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代替标准:GB16329-1996,GB9676-2003,GB14974-2003,GB2761-1981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由36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标准号:GB 2761-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17-03-17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2017-09-17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替代GB2761-2011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综合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以上是关于真菌毒素限量检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