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检测项目(部分)

  • 总菌落数:反映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是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
  • 大肠菌群:判断食品是否受粪便污染,是否存在病原菌。
  • 产气杆菌:常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检测其数量可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 黄曲霉毒素:食品中常见的霉菌代谢产物,可致使食品产生毒性。
  • 大肠杆菌群:食品中常见的致病性菌群,其含量超标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 霉菌总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数量,判断食品是否受霉菌污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存在会引发食物中毒。
  • 沙门氏菌:潜在的食源性病原菌,其存在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 大肠杆菌:常见的肠道菌群,其存在会对食品卫生产生负面影响。
  • 耐热性霉菌:检测食品中的耐高温霉菌数量,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
  • 乳酸菌:常见的益生菌,用于评估食品中益生菌的含量。
  • 可溶性蛋白质:反映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
  • 菌落总数: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数量,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
  • 大肠杆菌耐热菌:评估食品中的耐热大肠杆菌含量。
  • 酵母和霉菌总数:检测食品中的酵母和霉菌总数量,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 无氧菌群:评估食品中的无氧菌群含量,用于判断食品卫生状况。
  • 致病菌: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种类和数量,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 大肠杆菌耐热总菌落数:评估食品中的耐热大肠杆菌总数。
  • 乳酸杆菌:评估食品中乳酸杆菌的含量,用于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
  • 非致病菌:检测食品中的非致病菌种类和数量,评估食品的卫生情况。
  • 产气肠杆菌:评估食品中产气肠杆菌的含量,用于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

检测样品(部分)

  • 肉制品
  • 奶制品
  • 冷冻食品
  • 水果蔬菜
  • 糕点面食
  • 调味品
  • 饮料
  • 罐头食品
  • 海鲜制品
  • 餐饮食品
  • 速冻食品
  • 豆制品
  • 米面制品
  • 鸡蛋及其制品
  • 蛋糕糖果
  • 饼干巧克力
  • 干果坚果
  • 调料酱料
  • 炒货零食
  • 水产品

检测仪器(部分)

  • 培养箱
  • PCR仪
  • 红外灭菌器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电子天平
  • 生物安全柜
  • 酸碱度测定仪
  • 台式离心机
  • 蛋白质含量测定仪
  • 高压灭菌锅

检测方法(部分)

  • 传统培养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计数来检测微生物。
  •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法、实时荧光PCR法等,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特定基因序列或特征物质进行分析。
  • 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免疫金标法等,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 快速检测法:如快速酶法、快速培养法等,通过特定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快速检测。
  • 物理学方法:如冷冻法、热处理法等,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等物理条件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 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微生物质量。
  •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
  • 质谱分析方法:如质谱仪、质谱成像技术等,通过对微生物的质谱特征进行分析。
  • 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特征来进行检测。
  • 生化分析方法:如酶活性测定法、呼吸代谢活性法等,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化活性进行分析。

检测标准(部分)

《 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
  • 标准号:SN/T 3266-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
  • 发布日期:2012-10-2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3-05-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制造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以上是关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上一篇:大肠埃希氏菌计数检测 下一篇:GB/T检测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