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妆品检测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检测项目(部分)

  • 总大肠菌群:检测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或腐败菌的数量。
  • 重金属含量:检测食品中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水平,以评估食品的鲜度和安全性。
  • 过氧化值:检测食品中脂质氧化程度,以评估食品的新鲜程度。
  • 果胶含量:检测果胶在食品中的含量,以评估食品的质地和稠度。
  • 香料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是否有添加了非法香料和防腐剂。
  • 酚酞:检测食品中酚酞的含量,以评估食品是否被掺假。
  • 蔬菜农残: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评估蔬菜的安全性。
  • 抗生素残留:检测动物产品(如肉、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以评估产品的安全性。
  • 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检测食品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 维生素含量:检测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 菌落总数:检测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数量,以评估食品的微生物质量。
  • 酒精含量:检测饮料中酒精含量,以评估产品的酒精度。
  • 水分含量:检测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以评估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性。
  • 乳化性:检测食品中的乳化性,以评估食品是否容易分离。
  • 香气成分:检测食品中的香气成分,以评估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 防腐剂: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防腐剂,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 菌群特征:检测食品中菌群的种类和特性,以评估食品的微生物质量。
  • 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 嗜热菌数:检测食品中嗜热菌的数量,以评估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 氨基酸组成:检测食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检测样品(部分)

  • 食用油
  • 肉类及肉制品
  • 水果及果制品
  • 蔬菜及菜制品
  • 饮料
  • 奶制品
  • 糕点和面包类
  • 调味品
  • 速冻食品
  • 罐头食品
  • 方便面和即食品
  • 冷冻食品
  • 糖果和巧克力类
  • 海鲜及水产品
  • 酒类
  • 豆类及豆制品
  • 干果类
  • 瓜果类
  • 蛋及蛋制品
  • 糖类及糖制品

检测仪器(部分)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液相色谱仪
  • 光谱仪
  • 电子显微镜
  • 质谱仪
  • 红外光谱仪
  • 紫外光谱仪
  • 显微镜
  • 电导仪
  • 离子色谱仪

检测方法(部分)

  • 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溶液在指定条件下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测定物质的含量。
  • 气相色谱(GC):将混合物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测定不同成分的含量。
  • 质谱(MS):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 原子吸收光谱(AAS):利用样品中金属元素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进行分析与测定。
  • 红外光谱(IR):利用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谱进行分析,得出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 紫外光谱(UV):利用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谱进行分析,得出样品的含量和浓度。
  • 电导度测定法:通过测量样品的电导率来判断其含盐量、浓度等。
  • 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利用酶标记抗体与被测物质结合并产生颜色反应,通过测定颜色变化来分析物质的含量。
  • PCR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复制并扩增目标DNA片段,从而进行分析和检测。

检测标准(部分)

SN/T 1949-2007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规程编写基本规定

SN/T 0001-2016 出口食品、化妆品理化测定方法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SN/T 1949-2016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规程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SN/T 4601-2016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正规术语

SN/T 4531-2016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测质量控制指南(化学)

SN/T 4530-2016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正规标准体系

SN/T 2051-2008 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实时PCR法

暂无更多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以上是关于食品、化妆品检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