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镉溶出量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备检测技术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铅、镉溶出量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备检测技术

概括

铅(Pb)和镉(Cd)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能够通过空气、水源和土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或摄入过量的铅、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影响肾脏功能、骨骼健康以及神经系统。因此,对于含有铅、镉的产品,尤其是食品及其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铅、镉溶出量的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点。

检测样品

在铅、镉溶出量的检测中,样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见的检测样品包括食品、饮用水、化妆品以及食品包装材料等。对于食品而言,尤其是儿童食品和进口食品,铅、镉的检测尤为重要。对于包装材料,特别是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铅、镉的溶出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监控。此外,某些土壤和水体中的铅、镉污染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环境安全。

检测项目

铅、镉溶出量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溶出量测定:即将样品暴露于特定的溶出介质中,测量其中溶解的铅、镉含量。
  • 溶出物浓度:检测样品在规定条件下的溶出浓度,确保其不超过安全标准限值。
  • 溶出速度:考察铅、镉从材料中溶出的速度,帮助评估其对长期使用的影响。

这些检测项目有助于全面评估铅、镉的溶出情况,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仪器

铅、镉溶出量的检测依赖于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广泛用于检测食品和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这是一种高效的元素分析仪器,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的铅、镉元素的定量检测。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GFAAS):适用于溶出物浓度较低的样品,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铅、镉检测。

这些仪器通过不同的分析原理,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铅、镉的浓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检测方法

铅、镉溶出量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对样品进行处理,通常是将其粉碎或切割,以增加溶出表面积。
  2. 溶出介质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测标准,选择适合的溶出介质,如去离子水、模拟胃液、模拟肠液等。
  3. 溶出过程:将样品与溶出介质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浸泡,通常为24小时或48小时。
  4. 分析测定:使用适当的仪器,如AAS或ICP-MS,测定溶出液中的铅、镉浓度。
  5. 结果判定:将测得的溶出浓度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这些步骤确保了铅、镉溶出量的检测结果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

检测标准(部分)

《 DB22/T 1993-2013 陶瓷餐具中铅、镉溶出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陶瓷餐具中铅、镉溶出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 标准号:DB22/T 1993-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
  • 发布日期:2013-12-18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 实施日期:2013-12-3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制造业吉林省陶瓷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陶瓷餐具中铅、镉溶出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主管部门为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DB44/T 897-2011 日用陶瓷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日用陶瓷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标准号:DB44/T 897-2011
    中国标准分类号:Y20
  • 发布日期:2011-08-22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 实施日期:2011-11-15
    技术归口: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制造业广东省陶瓷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日用陶瓷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规定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溶出量的术语和定义、原理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日用陶瓷器皿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法准确测量的微量铅、镉溶出量的测定,其他日用陶瓷器皿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 SN/T 0873-2000 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方法
  • 标准号:SN/T 0873-2000
    中国标准分类号:A10
  • 发布日期:2000-06-22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 实施日期:2000-11-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ZB Y24001-1988
    主管部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SN/T 2510-2010 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 标准号:SN/T 2510-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
  • 发布日期:2010-03-02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 实施日期:2010-09-16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陶瓷陶瓷综合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进出口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进出口日用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日用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测定(包括日用陶瓷制品与食物接触面及饮料容器唇边处的釉面)。

《 GB 12651-2003 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 标准号:GB 12651-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
  • 发布日期:2003-10-09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20
  • 实施日期:2004-06-01
    技术归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 12651-1990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陶瓷陶瓷制品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由60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值。本标准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瓷器、炻器,有釉和无釉陶瓷制品,但不包括食品制造工业、包装和烹调用陶瓷器。

《 GB 14147-1993 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 标准号:GB 14147-1993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
  • 发布日期:1993-02-15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 实施日期:1993-10-01
    技术归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陶瓷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由60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包装容器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包装食物用的缸、坛、罐、瓶类等陶瓷容器。

《 GB/T 21170-2007 玻璃容器 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玻璃容器 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 标准号:GB/T 21170-2007
    中国标准分类号:Y22
  • 发布日期:2007-10-31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40.01
  • 实施日期:2008-04-01
    技术归口: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玻璃玻璃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玻璃容器 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由TC178(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容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盛装食品、药品、酒、饮用水等各类的玻璃容器。

《 GB/T 3534-2002 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 标准号:GB/T 3534-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
  • 发布日期:2002-06-13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01
  • 实施日期:2002-12-01
    技术归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3534-1990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陶瓷陶瓷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由60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日用陶瓷器皿。

《 GB 8058-2003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 标准号:GB 8058-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Y20
  • 发布日期:2003-06-13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01
  • 实施日期:2003-12-01
    技术归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 8058-1987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陶瓷陶瓷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由60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的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砂锅、汽锅、火锅、炒锅、热煲等各类陶瓷质烹调制品。

《 GB/T 7991.10-2014 搪玻璃层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搪玻璃层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 标准号:GB/T 7991.10-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G94
  • 发布日期:2014-12-0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20;25.220.50
  • 实施日期:2015-07-01
    技术归口: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表面处理和镀涂化工技术化工设备搪瓷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搪玻璃层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铅、镉溶出量的测定》由TC72(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GB/T7991的本部分规定了搪玻璃层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搪玻璃设备搪玻璃层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铅和镉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重金属元素,尤其是在食品和包装材料中超标存在时,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检测仪器,我们能够有效控制铅、镉的溶出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铅、镉溶出量的检测将成为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这一检测,确保自己所食用和接触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防患于未然。

结语

以上是关于铅、镉溶出量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必备检测技术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