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M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黄曲霉毒素M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概括

黄曲霉毒素M(Aflatoxin M)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在谷物、坚果等食品中的其他霉菌生成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M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肝脏损害、免疫系统抑制以及癌症的风险。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有害物质进入食品链,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过程、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检测样品

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通常涉及多种食品样品,尤其是容易受到霉菌污染的产品。这些样品主要包括:

  • 谷物类:如大米、玉米、小麦等谷物,常见的污染源。
  • 坚果类:如花生、杏仁、核桃等,这些食品由于其含油量较高,容易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
  • 饲料:在农业生产中,动物饲料也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进而影响到肉类和乳制品的安全。
  • 干果与水果:例如葡萄干、苹果干等也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M的污染。
检测样品的选择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基础,必须在采样时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操作规范。

检测项目

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黄曲霉毒素M的含量测定:主要通过定量分析,确认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的浓度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
  • 污染物分析:检测样品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的多种异构体,确保不同种类的黄曲霉毒素得到有效监控。
  • 风险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样品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全面反映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的污染程度,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

检测仪器

为了准确检测黄曲霉毒素M的含量,通常使用以下几种高精度仪器: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这是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器,通过将样品与标准物质分离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的浓度。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C-MS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检测复杂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便捷的快速检测方法,广泛用于现场检测,适合初筛和快速检测。
  • 荧光分光光度计:此设备常用于快速筛查,虽然灵敏度较低,但具有较强的现场适应性。
这些仪器在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准确的定量分析。

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提取与净化:首先从食品样品中提取黄曲霉毒素M,并通过溶剂萃取、固相萃取等方法去除杂质,确保样品的纯度。
  • 液相色谱分析:通过液相色谱法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分离出来,并使用UV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 免疫学检测:采用ELISA法通过抗体与黄曲霉毒素M的结合反应进行定量检测。此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 质谱分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高精度分析,能够识别黄曲霉毒素M及其相关异构体,提供精准的含量数据。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检测需求,实验室常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检测标准(部分)

《 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下标1>、B<下标1>、B<下标2>、G<下标1>、G<下标2>含量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下标1>、B<下标1>、B<下标2>、G<下标1>、G<下标2>含量的测定
  • 标准号:SN/T 1664-2005
    中国标准分类号:X10
  • 发布日期:2005-09-3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01
  • 实施日期:2006-05-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被GB 5009.22-2016;GB 5009.24-2016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免疫亲和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奶粉中黄曲霉素M、B、B、G、G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牛奶、奶粉中黄曲霉素M、B、B、G、G的含量。本标准同样适用于低脂和脱脂牛奶,低脂和脱脂奶粉。对奶粉的最低检测限是0.08μg/kg,对牛奶的最低检测限是0.008μg/L

《 SN/T 4534.1-2016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M1 方法一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M1 方法一
  • 标准号:SN/T 4534.1-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6-06-2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7-02-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M1 方法一》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4534的本部分规定了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残留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对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残留进行筛选检测。

《 NY/T 3314-2018 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控制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控制技术规范
  • 标准号:NY/T 3314-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X16
  • 发布日期:2018-12-19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
  • 实施日期:2019-06-01
    技术归口: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及加工奶产品奶和奶制品农、林、牧、渔业NY 农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控制技术规范》,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本标准规定了泌乳期奶畜的饲料质量控制和饲养管理、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监测以及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奶畜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控制。

《 NY/T 2547-2014 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
  • 标准号:NY/T 2547-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X16
  • 发布日期:2014-03-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
  • 实施日期:2014-06-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和奶制品农、林、牧、渔业NY 农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本标准规定了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筛查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的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法的筛查。

《 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 标准号:NY/T 1664-2008
    中国标准分类号:X16
  • 发布日期:2008-07-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
  • 实施日期:2008-08-10
    技术归口: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和奶制品奶和奶制品综合农、林、牧、渔业NY 农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本标准规定了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的双流向酶联免疫快速定性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生牛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的测定。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

《 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 标准号:GB/T 18980-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
  • 发布日期:2003-02-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10
  • 实施日期:2003-08-01
    技术归口: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被GB 5413.37-2010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及加工奶产品奶和奶制品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乳、乳粉,以及低脂乳、脱脂乳、低脂乳粉和脱脂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测定。乳粉中的最低检测限是0.08μg/kg,乳中的最低检测限是0.008 μg/L。

《 GB/T 5009.24-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
  • 标准号:GB/T 5009.24-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03-08-1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04-01-01
    技术归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5009.24-1996被GB 5009.24-2010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综合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牛乳及其制品、黄油及新鲜猪组织(肝、肾、血及瘦肉)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与B〈下标1〉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牛乳及其制品、黄油及新鲜猪组织(肝、肾、血及瘦肉)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与B的测定。

《 GB 9676-2003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
  • 标准号:GB 9676-2003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1988-08-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01
  • 实施日期:2004-05-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被GB 2761-2005代替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和奶制品奶和奶制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

    本标准规定了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指标。本标准适用于乳(包括牛、羊、马等反刍哺乳动物的乳)及其制品。

《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 标准号:GB 5009.24-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16-12-2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
  • 实施日期:2017-06-23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GB 5413.37-2010;GB 5009.24-2010;GB/T 23212-2008;SN/T 1664-2005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和黄曲霉毒素M(以下简称AFT M和AFT M)的测定方法。第一法为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乳、乳制品和含乳特殊膳食用食品中AFT M和AFT M的测定。第二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范围同第一法。第三法为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适用于乳、乳制品和含乳特殊膳食用食品中AFT M的筛查测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不仅是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必要措施。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精准地监测黄曲霉毒素M的含量,避免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食品企业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黄曲霉毒素M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也应关注食品来源和质量,选择经过严格检测的产品,以确保自己的饮食健康。

结语

以上是关于黄曲霉毒素M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