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医疗器械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

概括

医疗器械作为关乎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设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本文将带您了解医疗器械检测的基本概念、样品类型、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检测样品

在医疗器械检测过程中,**样品的选择至关重要**。检测样品通常包括产品本身和其零部件。样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原材料样品:用于检测材料的纯度和性能。
  • 成品样品:完整的医疗器械产品,用于检测其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 模拟使用样品:模拟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样品,用于评估产品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

所有样品必须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要确保无污染,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

医疗器械的检测项目多种多样,涵盖了产品的各个方面。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

  • 物理性能检测:如尺寸、重量、耐用性等。
  • 电气安全检测: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气安全,防止漏电、短路等事故。
  • 生物相容性检测:评估材料与人体的接触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
  • 功能性检测:验证产品是否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 可靠性检测:模拟使用环境,评估器械的长期使用表现。

每项检测都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确保器械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检测仪器

医疗器械检测离不开正规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医疗器械的重量和质量。
  • 生物相容性测试仪:用于检测材料是否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 耐压测试机:用于测试医疗器械在高压条件下的耐受性。
  • 光谱分析仪:用于分析材料的成分和纯度。
  • 振动测试仪:用于测试器械的抗振动能力。

这些仪器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帮助检测人员准确获取医疗器械的各项数据,从而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检测方法

医疗器械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 视觉检查:通过肉眼或显微镜检查器械的外观质量,如表面光滑度、无缺陷等。
  • 物理试验:包括对医疗器械的重量、尺寸、耐用性等进行测试。
  • 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器械的材料组成,确保其符合生物相容性标准。
  • 电气测试:通过测试医疗器械的电气安全性,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电击或其他电气事故。
  • 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评估器械的长期性能和可靠性。

不同的检测方法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各项性能都能得到全面的验证,从而保障其最终投入市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检测标准(部分)

《 T/ZMDS 20008-2024 医疗器械嵌入式软件漏洞评估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嵌入式软件漏洞评估方法
  • 标准号:T/ZMDS 20008-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8
  • 发布日期:2024-12-3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 实施日期:2024-12-30
    团体名称: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标准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针对具有数据交换接口的嵌入式医疗器械软件的漏洞评估方法

    无论设备是完全联网还是仅具有限的联网权限,文中数据交换接口均包含调试接口

    本标准旨在为医疗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者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确保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文档系统化地介绍了医疗器械嵌入式软件的漏洞评估技术,重点在于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 T/ZMDS 20003-2024 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风险控制 医疗器械网络安全能力信息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风险控制 医疗器械网络安全能力信息
  • 标准号:T/ZMDS 2000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8
  • 发布日期:2024-12-3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 实施日期:2024-12-30
    团体名称: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标准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以下医疗器械产品:1)具有网络连接功能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或远程控制的医疗器械产品;2)采用存储媒介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医疗器械产品

    本文件适用于以下两类角色:1)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对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负有最终责任

    医疗服务提供方应采用行政、物理和技术等相关维度的管理措施来有效保护医疗信息安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向医疗器械制造商索取本文件所述的网络安全能力相关的信息,并参考此信息来执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2)医疗器械制造商医疗器械制造商对医疗器械网络安全能力的影响是在医疗器械中加入网络安全功能或措施,以协助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制造商应充分评估来自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需求、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与核心功能,在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考虑本文件所描述的网络安全能力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安装、维护和退役等各个阶段

    本文件对22项网络安全能力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同时对这些网络安全能力进行了一个问卷式的分解,方便相关方理解网络安全能力的相关概念,并实施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这些问题使得网络安全能力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便于理解、便于实施的具体清单。本文件还给出了医疗器械制造商于责任方沟通网络安全能力的方式,为医疗器械制造商与责任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T/CAMDI 129-2024 医疗器械用环烯烃共聚物(COC)专用料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用环烯烃共聚物(COC)专用料
  • 标准号:T/CAMDI 129-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8
  • 发布日期:2024-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20
  • 实施日期:2025-01-03
    团体名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器械用环烯烃共聚物(COC)专用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环状烯烃和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制得的颗粒状COC,适用于预装医美类、骨科治疗类等医疗器械产品。

《 T/CAMDI 134.4-2024 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和包装材料 老化试验指南 第4部分:加速老化温度选择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和包装材料 老化试验指南 第4部分:加速老化温度选择方法
  • 标准号:T/CAMDI 134.4-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8
  • 发布日期:2024-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01
  • 实施日期:2025-01-03
    团体名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给出了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和包装材料加速老化时的温度选择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和包装材料。注: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医疗器械可参考本文件。

《 T/CAMDI 058-202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 GB/T 19633.1和GB/T 19633.2应用指南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 GB/T 19633.1和GB/T 19633.2应用指南
  • 标准号:T/CAMDI 058-2025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8
  • 发布日期:2025-01-0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01
  • 实施日期:2025-01-08
    团体名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为应用GB/T19633.1和GB/T19633.2中的相关要求提供了指南,并未增加或以其他方式变更GB/T19633.1和GB/T19633.2的要求。本文件可用于更好地理解GB/T19633.1和GB/T19633.2的要求,并说明了满足这些标准要求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不要求使用本文件证明符合这些规定。本文件提供了包装材料、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评价、选择和使用指南。也提供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的要求指南。本文件为提供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信息。本文件未提供开封后的包装材料及系统的应用指南。用于其它目的的包装(例如,在“无菌区”或被污染物品的运输),见相关法规标准。

《 T/CNAS 09-2019 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操作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清洗技术操作
  • 标准号:T/CNAS 09-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Q841
  • 发布日期:2019-11-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20-01-01
    团体名称:中华护理学会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Q 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清洗的设备设施和耗材要求、个人防护要求和清洗操作。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 GB 16174.2-2024 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2部分:心脏起搏器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2部分:心脏起搏器
  • 标准号:GB 16174.2-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5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 实施日期:2027-09-01
    技术归口:国家药监局
  • 代替标准:代替GB 16174.2-2015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外科植入物、假体和矫形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2部分:心脏起搏器》由464(国家药监局)归口,委托TC110SC4(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源植入物分会)执行。

    本文件规定了心脏起搏器的专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以及提供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器械以及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某些非植入式部件和附件。本文件中规定的试验是型式试验,通过样品的试验确认符合性。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或电极导线的电气特性通过本文件中列述的适当方法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其他方法的准确度能被证明是等于或优于规定的方法。如有争议,采用本文件规定的方法。ISO 14708-6涵盖了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各个方面。

《 GB 16174.1-2024 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1部分:安全、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1部分:安全、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
  • 标准号:GB 16174.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 实施日期:2027-09-01
    技术归口:国家药监局
  • 代替标准:代替GB 16174.1-2015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外科植入物、假体和矫形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1部分:安全、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由464(国家药监局)归口,委托TC110SC4(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源植入物分会)执行。

    本文件规定了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通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其他能量源(例如,气体压力或弹簧)作为动力的有源植人式医疗器械以及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某些非植入部分和附件。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是型式试验,通过对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样品进行试验来证明其符合性。

《 GB/T 44585.1-2024 风险管理在接入IT网络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第1部分:联网医疗器械或健康软件在其实施和使用中的安全、有效性和网络安全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风险管理在接入IT网络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第1部分:联网医疗器械或健康软件在其实施和使用中的安全、有效性和网络安全
  • 标准号:GB/T 44585.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9-2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80
  • 实施日期:2026-04-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技术中的应用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风险管理在接入IT网络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第1部分:联网医疗器械或健康软件在其实施和使用中的安全、有效性和网络安全》由TC10(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

    本文件规定了在健康IT基础设施内连接健康IT系统之前、期间和之后,组织机构通过同时让适当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的方式处理安全、有效性和网络安全这三个关键属性应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联网医疗器械或健康软件在生存周期实施和使用阶段的风险管理。

《 GB/Z 44363-2024 致热性 医疗器械热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致热性 医疗器械热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 标准号:GB/Z 4436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20
  • 实施日期:2025-09-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致热性 医疗器械热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由TC248(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的热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的热原试验。

《 GB/T 18457-2024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要求和试验方法
  • 标准号:GB/T 1845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1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20
  • 实施日期:2025-09-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用注射器(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18457-2015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输血、输液和注射设备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要求和试验方法》由TC95(全国医用注射器(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

    本文件规定了公称尺寸从0.18mm(34G)到3.4mm(10G)不锈钢针管(以下简称针管)的要求,描述了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制造人体用皮下注射针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硬直针管。本文件不适用于易弯式针管,因其力学性能不同于本文件规定的硬直针管,但鼓励易弯式针管的制造商和购买方选用本文件中的规定尺寸。

《 GB/T 44353.2-2024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 标准号:GB/T 44353.2-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20
  • 实施日期:2025-09-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由TC248(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

    本文件规定了用动物源性材料制造的医疗器械的动物和组织的来源、收集与处置(包括贮存和运输)的控制要求,不适用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ISO 22442-1中给出的风险管理过程要求适用。本文件不适用于使用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本文件未涉及控制医疗器械生产的所有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GB/T 44353.1-2024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 标准号:GB/T 44353.1-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20
  • 实施日期:2025-09-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 》由TC248(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动物源性材料(无活力的或失活的)制造的医疗器械,不适用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本文件与ISO 14971结合,规定了识别与该类器械相关的危险与危险情况、对所产生的风险的估计、评价和控制,以及监督这些控制有效性的程序。此外,本文件给出了权衡ISO 14971所定义的剩余风险以及与已有器械的预期临床受益相比时,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决策过程。本文件提供了对采用动物组织或其衍生物制造的医疗器械的有关典型危险的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指南,这些危险包括:a)细菌、霉菌或酵母菌污染;b)病毒污染;c)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污染;d)材料引起的非期望的热原、免疫学或毒理学反应。类似的原则可能适用于寄生虫或其他未分类的病原体。除了附录C中提到的一些特定衍生物,本文件未给出可接受水平,因为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可能在一个标准中统一给出。附录C给出了动物脂衍生物、动物炭、乳和乳衍生物、羊毛衍生物和氨基酸的TSE风险可接受水平。本文件未涉及控制医疗器械生产的所有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件不包括使用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

《 YY/T 1943-2024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包装实施和应用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包装实施和应用
  • 标准号:YY/T 194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24-07-08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 实施日期:2025-07-20
    技术归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
  • 代替标准: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YY 医药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包装实施和应用》,主管部门为国家药监局。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各产品包装级别包装的唯一标识实施和在供应链中的解析。
    本文件适用于多级包装医疗器械产品唯一标识的实施和应用。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医疗器械的检测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医疗器械制造商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有效的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器械的检测标准和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为全球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以上是关于医疗器械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