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聚物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解析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均聚物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解析

概括

均聚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塑料、涂料、纺织等领域。为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进行科学严谨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了解均聚物的检测流程、检测项目及其所需的仪器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检测过程。

检测样品

在均聚物检测中,样品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样品的纯度**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检测样品应根据产品的具体应用选择,例如:工业级均聚物、实验室用均聚物等。样品的数量和形态也会影响检测方法的选择。常见的样品形式包括颗粒、薄膜、纤维等,且不同的检测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样品准备方式。

检测项目

均聚物的检测项目包括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分子量分布:分子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均聚物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等。
  • 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这两个温度对于均聚物的加工温度范围、使用温度等至关重要。
  • 热稳定性:衡量均聚物在高温环境下的耐受能力。
  • 拉伸性能:测试均聚物的强度、延展性等机械性能。
  • 化学成分分析:分析均聚物中的各类添加剂或填料,以确保其符合标准。

检测仪器

均聚物的检测需要使用多种高精度仪器,每一种仪器在不同的检测项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分析均聚物中的化学成分,确保其纯度。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用于测定均聚物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 熔融指数测试仪(MFI):用于测试均聚物的流动性及分子量分布。
  • 万能试验机:用于测试均聚物的拉伸、压缩、弯曲等机械性能。
  • 热重分析仪(TGA):用于检测均聚物的热稳定性。

检测方法

均聚物的检测方法通常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

  • 分子量分布的检测:通常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分析,结合标准的分子量标定曲线,得到均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 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通过加热样品并观察热流的变化,来精确测定均聚物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 热稳定性的检测:通过热重分析法(TGA)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均聚物的质量变化,以评估其热稳定性。
  • 拉伸性能的测试:通过万能试验机,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拉伸、压缩测试,评估其机械性能。
  •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检测标准(部分)

《 T/CSTM 00007-2019 氧化聚乙烯均聚物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氧化聚乙烯均聚物
  • 标准号:T/CSTM 00007-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C266
  • 发布日期:2019-02-1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01
  • 实施日期:2019-02-15
    团体名称: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聚乙烯均聚物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对乙烯直接聚合(包括共聚单体),或由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树脂的热降解,或由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回收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氧化所制得的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通过不同物质的复配、混合影响产品指标所制得的产品

《 SN/T 1504.1-2014 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SN/T 1504.1-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X08
  • 发布日期:2014-01-13
    国际标准分类号:55.100
  • 实施日期:2014-08-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1504.1-2005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货物的包装和调运食品技术与食品接触的物品与材料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1504的本部分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用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酸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本部分适用于食品容器、包装用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酸酰胺爽滑剂的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 SN/T 1504.1-2005 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SN/T 1504.1-2005
    中国标准分类号:X00
  • 发布日期:2005-0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55.100
  • 实施日期:2005-07-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被SN/T 1504.1-2014代替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货物的包装和调运橡胶和塑料用原料橡胶和塑料用原料综合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化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1504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容器、包装用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含量和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食品容器、包装用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分离和测定。

《 HG 2350-1992 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
  • 标准号:HG 2350-1992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1992-07-17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1993-05-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化学工业部
  • 标准分类:化工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主管部门为化学工业部。

《 HG/T 2350-1992 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
  • 标准号:HG/T 2350-199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0
  • 发布日期:1992-07-20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
  • 实施日期:1993-01-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化工HG 化工合成树脂合成材料
  • 内容简介:

《 GB/T 7139-2023 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
  • 标准号:GB/T 713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G31
  • 发布日期:2023-08-06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2024-03-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7139-2002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7(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中氯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不含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氯乙烯均聚物、共聚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其他不含增塑剂和添加剂的含氯聚合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参照使用。

《 GB/T 41936.2-2022 塑料 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 第2部分: 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塑料 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 第2部分: 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 标准号:GB/T 41936.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1
  • 发布日期:2022-12-30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2023-04-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塑料 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 第2部分: 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4(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描述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3个扭转刚度特征值对应温度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主要原料,添加了增塑剂的柔性材料。

《 GB/T 3402-1994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命名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命名
  • 标准号:GB/T 3402-1994
    中国标准分类号:G32
  • 发布日期:1994-09-24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
  • 实施日期:1995-08-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 3402-1982被GB/T 3402.1-2005代替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的命名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粉末状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本命名可作为产品规格的基础。本标准不提供树脂特殊应用和加工方法所需的工程数据、性能数据或加工条件数据。命名相同的树脂不意味着具有相同性能。

    国家标准《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命名》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15SC7(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GB/T 13453.1-1992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水中筛析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水中筛析方法
  • 标准号:GB/T 13453.1-199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2
  • 发布日期:1992-04-29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1993-04-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被GB/T 21988-2008代替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以水筛析测定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粒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特别适用于乳液及微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的粒度测定。

《 GB/T 12006.4-1989 聚酰胺均聚物 沸腾甲醇可提取物测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酰胺均聚物 沸腾甲醇可提取物测定方法
  • 标准号:GB/T 12006.4-1989
    中国标准分类号:G31
  • 发布日期:1989-12-25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
  • 实施日期:1990-11-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聚酰胺均聚物 沸腾甲醇可提取物测定方法》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9(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塑料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用沸腾甲醇从聚酰胺均聚物试样中可提取物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添加剂的聚酰胺均聚物。但对于含有能被甲醇提取出的添加剂的聚酰胺均聚物,如果要求测定其中的单体和低聚物含量时,则要选用适当方法测定共同被提取出来的添加剂的量并进行修正。 本标准不适用于醇溶性的聚酰胺。

《 GB/T 2910.17-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 标准号:GB/T 2910.17-2009
    中国标准分类号:W04
  • 发布日期:2009-06-15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01
  • 实施日期:2010-01-01
    技术归口: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2910-1997,
    主管部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纺织产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由TC209(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09SC1(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GB/T 2910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硫酸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由以下纤维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氯纤维含量的方法:—基于氯乙烯均聚物的含氯纤维(不论是否后氯化);和—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某些聚丙烯腈纤维和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本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指那些放入浓硫酸(ρ=1.84g/mL)时溶解的纤维]。预先试验显示含氯纤维在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硫化碳/丙酮共沸混合物中不能完全溶解时,本方法可代替GB/T 2910.12和GB/T 2910.

《 GB/T 7139-2002 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
  • 标准号:GB/T 7139-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2
  • 发布日期:2002-09-24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2003-04-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7139-1987被GB/T 7139-2023代替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7(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不含增塑剂或添加剂的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中氯含量的方法,即 ——方法A(燃烧弹); ——方法B(燃烧瓶)。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均聚物的检测不仅涉及多种仪器和复杂的技术手段,还需要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我们能够确保均聚物在各项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均聚物的检测将更加精确、迅速,为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以上是关于均聚物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解析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