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物检测:如何确保材料性能与质量?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共混物检测:如何确保材料性能与质量?

概括

共混物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而成的材料。由于其出色的物理性质和可调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等多个行业。共混物的性能依赖于不同组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其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共混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其他关键特性,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检测样品

在共混物的检测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样品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检测样品通常来自生产批次中的原材料或者最终产品。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样品的选择应覆盖不同生产环节中的变化。常见的检测样品包括:
原料粉末制备后的共混物薄膜成型后的塑料件等。这些样品应经过适当的处理,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比性。

检测项目

共混物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项目:
1. 理化性能测试:如密度、熔融指数等。
2. 热学性能测试:如热变形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
3. 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4. 化学稳定性测试:如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
这些检测项目能帮助评估共混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确保其符合特定的性能要求。

检测仪器

为了精准评估共混物的各种性能,使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至关重要。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
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用于测量材料的热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
2. 热重分析仪(TGA):用于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评估其热稳定性。
3. 拉伸试验机:用于测量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
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分析其组分分布和界面结构。
这些仪器通过高精度的测量,能够为共混物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方法

共混物的检测方法涉及多种科学手段,旨在准确评估其不同性能。常见的检测方法有:
1. 熔融指数法:通过测量共混物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评估其加工性能。
2. 拉伸试验:测量样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3. 热重分析法(TGA):通过对共混物加热,测定其热稳定性及在高温下的质量变化。
4. 显微镜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组分分布。这些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检测标准(部分)

《 YY/T 0473-2004 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
  • 标准号:YY/T 0473-200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04-03-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 实施日期:2005-01-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YY 医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外科植入物用的聚交酯共聚物和(或)共混物的块材或加工材。本标准描述了在体外降解条件下测定这些共聚物和(或)共混物化学和(或)机械性能的变化。本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在体外测定含有不同共聚单体(如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ε-乙内酯)的聚交基的共聚物和(或)共混物的降解速度和材料特性的变化。这些体外试验方法不能用来确切地预测材料在体内条件下的行为。本标准的目的是在于比较和(或)评价材料或加工条件。

《 SN/T 5582-2023 再生聚酰胺共混物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再生聚酰胺共混物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5582-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G30
  • 发布日期:2023-05-05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60
  • 实施日期:2023-12-01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再生聚酰胺共混物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本文件规定了再生聚酰胺共混物中聚酰胺66含量测定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再生聚酰胺6/聚酰胺66共混物塑料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共混物为原料的塑料制品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

《 YY/T 0473-2004 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
  • 标准号:YY/T 0473-2004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
  • 发布日期:2004-03-2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 实施日期:2005-01-01
    技术归口: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外科植入物、假体和矫形YY 医药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外科植入物用的聚交酯共聚物和(或)共混物的块材或加工材。本标准描述了在体外降解条件下测定这些共聚物和(或)共混物化学和(或)机械性能的变化。本标准中所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在体外测定含有不同共聚单体(如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ε-乙内醍)的聚交酯基的共聚物和(或)共混物的降解速度和材料特性的变化。这些体外试验方法不能用来确切地预测材料在体内条件下的行为。本标准的目的是在于比较和(或)评价材料或加工条件。

《 GB/T 34239-2017 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标准号:GB/T 34239-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W52
  • 发布日期:2017-09-07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 实施日期:2018-04-01
    技术归口: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由TC380(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规定了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HV≤12%)、聚乳酸(PLA)为主要原料的共混物经熔融纺丝工艺生产的长丝。单纤维线密度在0.8dtex~8dtex范围内。

《 GB/T 2917.1-2002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
  • 标准号:GB/T 2917.1-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2
  • 发布日期:2002-05-29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2002-12-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2917-1982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7(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以下简称PVC)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PVC为主要成分的共混物及制品,不适用于在于混下形成的混合物。本方法可以用于表征PVC共混物及制品的热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在加热过程中褪色试验不能令人满意的有颜色PVC共混物和制品。

《 GB/T 9349-2002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
  • 标准号:GB/T 9349-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G32
  • 发布日期:2002-05-29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 实施日期:2002-12-01
    技术归口: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9349-1988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热塑性塑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7(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规定了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以下简称PVC)为主的共混物和制品,通过以薄片形式放 置在高温中发生变色程度测定热稳定性的两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PVC的热降解阻力,通过在标准条件下不同加热时间颜色变化来评价,结果只 是相对的,不适用对有颜色PVC材料的测定。 ——A法:油浴法 ——B法:烘箱法 由两种方法得出的稳定时间可能不一致,不能将两个结果直接对比。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共混物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从选择合适的检测样品到使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每一步都不可忽视。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不仅有助于评估共混物的性能,还能为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共混物检测将更加精准和高效,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

结语

以上是关于共混物检测:如何确保材料性能与质量?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