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产物检测:揭秘人体健康的“生物指纹”
概括
代谢产物是人体在生理活动中,通过代谢过程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它们不仅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态,还能揭示出潜在的疾病风险。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日益成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健康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代谢产物检测的科学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检测样品
代谢产物的检测通常以体液为样品,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每种体液中的代谢产物种类和浓度都能反映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例如,血液样本中的代谢产物常用于监测全身性疾病,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则主要用于代谢相关疾病的检测。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唾液样本也逐渐被用于检测某些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无创性。
检测项目
代谢产物检测项目广泛且多样,涵盖了从小分子代谢物到大分子蛋白质的各种类型。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
- 血糖水平:血糖是糖代谢的关键指标,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浓度常常预示着糖尿病等疾病。
- 乳酸:乳酸的积累与缺氧状态或某些代谢异常相关,常用于运动医学和临床诊断。
- 肝酶:如ALT、AST等肝功能检测指标,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 氨基酸代谢物:氨基酸的代谢异常可能与多种遗传性代谢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 脂肪酸代谢物:脂肪酸的变化可反映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仪器
代谢产物的检测依赖于一系列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可以精确地分析样本中微量的代谢物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用的代谢产物检测仪器包括: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该仪器可以分离并定量分析样本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代谢产物的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分离和定量样本中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尤其适用于氨基酸、糖类等分子的检测。
- 质谱仪(MS):质谱仪可以对代谢产物进行高精度的质量分析,帮助识别未知物质和测量浓度。
- 核磁共振仪(NMR):该仪器可以分析代谢物的结构信息,常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检测方法
代谢产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不同物质在色谱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差异进行分离,常与质谱联用,用于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的代谢产物。
- 质谱法:质谱法通过测量分子离子的质量-电荷比,精确识别和定量代谢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可非破坏性地检测代谢物的结构信息,特别适用于代谢组学的大规模分析。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代谢产物中的蛋白质类标志物,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反应进行定量。
检测标准(部分)
《 SN/T 5444-2022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5444-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
- 发布日期:2022-03-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植物源食品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0639-2013 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利谷隆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利谷隆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0639-201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22
- 发布日期:2013-08-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 实施日期:2014-03-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 0639-1997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利谷隆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肉和肉制品中利谷隆及其代谢物(3,4-二氯苯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出口猪肉、猪肾、猪肝、猪肠衣、午餐肉、香肠等肉及肉制品中利谷隆及其代谢物(3,4-二氯苯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和确证。
《 SN/T 2574-2019 出口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2574-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9-12-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代替SN/T 2574-2010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0213.1-2011 出口蜂蜜中杀虫脒机器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第1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蜂蜜中杀虫脒机器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第1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0213.1-201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1-09-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2-04-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0213.1-1993被GB 23200.96-2016代替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蜂蜜中杀虫脒机器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第1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0213的本部分规定了出口蜂蜜中杀虫脒及其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出口蜂蜜(洋槐蜜、荆条蜜、蜂巢蜜、杂花蜜、野蜂蜜等)中杀虫脒及其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和确证。
《 SN/T 1768-2006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测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测定方法
- 标准号:SN/T 1768-2006
- 中国标准分类号:B40
- 发布日期:2006-04-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 实施日期:2006-11-15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鱼和水产品肉肉制品和其他动物类食品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测定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隐色结晶紫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快速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鲜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隐色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 GB 23200.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GB 23200.96-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G25
- 发布日期:2016-12-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 实施日期:2017-06-18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SN/T 0213.1-2011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蜂蜜中杀虫脒及其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蜂蜜(洋槐蜜、荆条蜜、蜂巢蜜、杂花蜜、野蜂蜜等)中杀虫脒及其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和确证,其他食品可参照执行。
《 GB 23200.1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标准号:GB 23200.102-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G25
- 发布日期:2016-12-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 实施日期:2017-06-18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SN/T 2573-2010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及确证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和确证,其他食品可参照执行。
《 GB 23200.10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标准号:GB 23200.103-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G25
- 发布日期:2016-12-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 实施日期:2017-06-18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SN/T 2574-2010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农业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及确证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和确证,其他食品可参照执行。
《 GB/T 40368-2021 植物代谢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植物代谢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 标准号:GB/T 40368-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 发布日期:2021-08-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 实施日期:2022-03-01
- 技术归口: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植物代谢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由TC387(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植物代谢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代谢产物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测定。
《 GB/T 40220-2021 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 标准号:GB/T 40220-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 发布日期:2021-05-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 实施日期:2021-12-01
- 技术归口: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由TC387(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植物代谢产物大豆凝集素的测定。
《 GB/T 40223-2021 植物代谢产物游离棉酚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植物代谢产物游离棉酚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 标准号:GB/T 40223-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A40
- 发布日期:2021-05-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 实施日期:2021-12-01
- 技术归口: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植物代谢产物游离棉酚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由TC387(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植物代谢产物游离棉酚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棉粕及发酵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 GB/T 38480-2020 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测定 菌丝生长速率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测定 菌丝生长速率法
- 标准号:GB/T 38480-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1
- 发布日期:2020-11-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 实施日期:2020-11-19
- 技术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测定 菌丝生长速率法》由424-cnis(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本标准规定了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测定。
《 GB/T 38483-2020 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测定 抑菌圈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测定 抑菌圈法
- 标准号:GB/T 38483-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1
- 发布日期:2020-11-19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80
- 实施日期:2020-11-19
- 技术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测定 抑菌圈法》由424-cnis(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本标准规定了用抑菌圈法测定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源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测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不仅能帮助早期发现疾病,还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谢产物的检测将变得更加高效、准确,未来有望成为常规健康监测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精准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从而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水平。
结语
以上是关于代谢产物检测:揭秘人体健康的“生物指纹”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