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检测:科学方法与全面分析
概括
抑菌检测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和评估不同物质对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抑制作用。这一检测不仅对于医疗领域中抗生素的开发至关重要,也在食品安全、化妆品、日化产品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抑菌检测,我们能够了解产品的抑菌效果,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样品
在进行抑菌检测时,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检测样品。这些样品通常包括各种抗菌产品、药物、化学品、涂料等,也可以是自然提取物如植物精油、天然抗生素等。每种样品的选择标准不同,依据检测目的而定。例如,在食品领域,样品可能是各种食品添加剂或保鲜剂;在化妆品领域,样品则可能是含有不同抗菌成分的面霜、洗发水等。
检测项目
抑菌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抑菌圈法:通过测量细菌抑制圈的直径来评估抑菌效果,通常用于快速筛选有效抑菌物质。
- 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试不同浓度物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能力,找出最低有效浓度。
- 活菌数法:通过计数特定条件下的存活细菌数量来评估抑菌物质的效果。
- 生物膜抑制法:用于检测物质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适用于考察抗生素耐药性。
检测仪器
进行抑菌检测时,需要借助正规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包括但不限于:
- 平板培养箱:用于在恒温环境下培养细菌,便于观察抑菌效果。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检测溶液的光吸收情况来测量细菌生长的变化。
- 生物安全柜:用于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样品,避免外界污染。
- 自动化微生物检测系统: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菌株的检测与分析,节省时间与人工成本。
检测方法
抑菌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 纸片扩散法:常用于初步筛选样品的抑菌效果。通过在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含有测试物质的纸片,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 稀释法:通过不同浓度的测试物质与细菌混合,计算最小抑菌浓度(MIC),得出其有效性。
- 生物膜检测法:适用于测试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通常用于评估抗生素的抗耐药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检测结果。
检测标准(部分)
《 T/BYXT 014-2024 稀土抗抑菌键盘及可接触配件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键盘及可接触配件
- 标准号:T/BYXT 014-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L63/C4090
- 发布日期:2024-12-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83.140.01
- 实施日期:2024-12-25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抑菌键盘及可接触配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抑菌键盘及可接触配件
其他键盘产品可参照执行
4.1基本要求4.1.1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标识与管理体系,应符合T/BYXT001的要求。4.1.2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键盘材料或表面涂层材料a 稀土抗抑菌材料b REA-KB01-2Nc 稀土抗抑菌键盘 99.5-96 0.5-4 掺混法d或涂覆法eREA-KB02-2Nc 稀土抗抑菌可接触配件 a键盘材料或表面涂层材料按质量计。b稀土抗抑菌材料按质量计。c产品牌号参考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KB”表示键盘产品(“KB”为键盘“Keyboard”的英文名称缩写);第三层“2N”表示抗抑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d把稀土抗抑菌材料混合配制到键盘高分子材料中的工艺方法。e把稀土抗抑菌材料制备成涂料喷涂到键盘表面的工艺方法。4.2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4081的有关规定。4.3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中的有关规定。4.4抗抑菌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项目 抗抑菌a率 病毒b抑制率 防霉菌c等级指标 ≥90% ≥90% 0级试验方法 WS/T650 病毒滴度测定噬斑法 GB/T1741a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念珠菌(ATCC10231)。b试验菌种及编号为SARS-COV-2病毒(WIVO4,GenBank:MN996528.1),甲型流感病毒(H1N1)(VR-1469)。c试验菌种及编号黑曲霉(AS3.4463)、土曲霉(AS3.3935)、宛氏拟青霉(AS3.4253)、绳状青霉(AS3.3875)出芽短梗霉(AS3.3984)、球毛壳(AS3.4255)。注: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以选择符合产品特性的方式及试验菌种或菌株作为试验用菌种,但所有用于检测的菌种或菌株必须由国家相应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并在报告中标明试验用菌品种及分类号,应至少选择一项试验菌种作为产品的抗抑菌性能进行检验检测。
《 T/BYXT 123-2024 沸石抑菌去污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沸石抑菌去污粉
- 标准号:T/BYXT 123-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4/C268
- 发布日期:2024-10-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99
- 实施日期:2024-11-01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沸石抑菌去污粉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保质期要求、销售与服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天然斜发沸石原料为基质制备的抑菌去污产品,具有抑菌和净化污染物的作用,用于,适用于各种不锈钢花洒、水龙头、台盆、光滑大理石、锅具、餐具、厨房水槽、浴缸、卫浴瓷砖,各类瓷器、银器及其它坚硬表面的家庭日常清洁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项目 指标 优级 一级质量要求 pH(25℃) 7.0-11.5 硬度/(摩氏)≥ 4 粒度 (通过120μm筛)/(%)≥ 98 — (通过200μm筛)/(%)≥ — 98 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 10 14 稳定性 高温(耐热性) (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异 低温(耐寒性) (-15±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异 总活性物含量/(%)≥ 1.5 1.0功效成分含量 沸石 三氧化二铝(Al2O3)/(mg/100g)≥ 14 二氧化硅(SiO2)/(mg/100g)≥ 30功效性能 吸氨值a/(mmol/100g)≥ 110 吸蓝量/(g/100g)≥ 45.0 抗抑菌b率/(%)≥ 95.0 90.0a沸石的含量与吸氨量呈线性关系,按照行业惯例,采用测定吸氨量来判定产品中沸石含量。b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白念珠菌(ATCC10231)。
《 T/BYXT 122-2024 沸石抑菌止痒爽身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沸石抑菌止痒爽身粉
- 标准号:T/BYXT 122-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4/C268
- 发布日期:2024-10-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99
- 实施日期:2024-11-01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沸石抑菌止痒爽身粉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保质期要求、销售与服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天然斜发沸石原料为基质制备,具有抑菌止痒作用的爽身粉产品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项目 指标 特级 优级 一级质量要求 pH(25℃) 成人产品 4.5-10.5 儿童产品 4.5-9.5 细度 (100μm)/(%)≥ 98 — — (125μm)/(%)≥ — 98 98 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 10 12 14功效成分 三氧化二铝(Al2O3)/(mg/100g)≥ 14 二氧化硅(SiO2)/(mg/100g)≥ 30功效性能 吸氨值a/(mmol/100g)≥ 110 吸蓝量/(g/100g)≥ 45.0 抗抑菌b率/(%)≥ 90.0a沸石的含量与吸氨量呈线性关系,按照行业惯例,采用测定吸氨量来判定产品中沸石含量。b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白念珠菌(ATCC10231)。
《 T/BYXT 084-2024 沸石除臭抑菌猫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沸石除臭抑菌猫砂
- 标准号:T/BYXT 084-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B44/C268
- 发布日期:2024-10-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99
- 实施日期:2024-11-01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沸石除臭抑菌猫砂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销售与服务
本文件适用于以沸石为主要原辅料加工制备的除臭抑菌猫砂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项目 指标 特级 优级吸氨量/(mmol/100g)≥ 100.0 90.0吸附率/(%)≥ 30 20粒度/(mm)≥ 4.0 3.0硬度/(N)≥ 30 25水分/(%)≤ 5 8吸水率/(%)≥ 500 300堆积密度/(g/cm3) 0.75-1.0 0.75-1.0颗粒抗压力/(N)≥ 0.5 0.5结团强度/(50cm落下不碎次数)/次≥ 5 3结团时间/(s)≥ 4 6含粉率/(%)≤ 0 0.5粉化率/(%)≤ 0.5 0.8溃散性a/(s)≤ 5 10a仅适用于“可冲厕”或类似功能的产品。
《 T/BYXT 028.1-2024 稀土抗抑菌瓷器 第1部分:日用陶瓷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瓷器 第1部分:日用陶瓷
- 标准号:T/BYXT 028.1-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C307
- 发布日期:2024-10-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20
- 实施日期:2024-10-01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日用陶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日用陶瓷的生产制造
其他瓷器、陶器可参照执行
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基本要求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陶土或陶釉 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b REA-DP-2Na 稀土抗菌日用陶瓷 99.0-95.0 1.0-5.0 掺混法cc产品牌号参考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DP”表示日用陶瓷产品(“dailyporcelain”为日用陶瓷的英文名称);第三层“2N”表示抗抑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b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应符合T/BYXT003.2的要求。c把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与陶土或陶釉混合配制,在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经制备生产抗抑菌陶瓷的工艺方法。
《 SN/T 4946-2017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 纸、再生纤维素材料 纸和纸板抗菌物质判定 抑菌圈定性分析测试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 纸、再生纤维素材料 纸和纸板抗菌物质判定 抑菌圈定性分析测试法
- 标准号:SN/T 4946-2017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7-11-07
- 国际标准分类号:C53
- 实施日期:2018-06-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材料储运设备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方法 纸、再生纤维素材料 纸和纸板抗菌物质判定 抑菌圈定性分析测试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QB/T 2738-2023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 标准号:QB/T 2738-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0
- 发布日期:2023-04-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40
- 实施日期:2023-11-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QB/T 2738-2012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制造业QB 轻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规定了具有特殊卫生功能的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常见洗涤用品的抗菌、抑菌性能测试,其他日化产品也可根据用途选择采用。
《 FZ/T 34016-2022 天然抑菌麻纺织品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天然抑菌麻纺织品
- 标准号:FZ/T 34016-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W30
- 发布日期:2022-04-08
-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 实施日期:2022-10-01
- 技术归口: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4)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FZ 纺织制造业纺织物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天然抑菌麻纺织品》,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规定了天然抑菌麻纺织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鉴定纯麻(苎麻、亚麻、大麻)或含麻(苎麻、亚麻、大麻)30%及以上的、具备天然抑菌性能的混纺或交织产品,以罗布麻、黄麻等麻纤维为主要成分的麻纺织品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经抗菌整理或添加抗菌功能纤维的麻纺织品。
《 T/BYXT 028.6-2024 稀土抗抑菌瓷器 第6部分:白舍窑瓷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瓷器 第6部分:白舍窑瓷
- 标准号:T/BYXT 028.6-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307
- 发布日期:2024-01-02
-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20
- 实施日期:2024-01-02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玻璃和陶瓷工业C 制造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白舍窑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白舍窑瓷
其他瓷器、陶器可参照执行
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基本要求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陶土或陶釉 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b REA-BKP-2Na 稀土抗菌白舍窑瓷 99.5-96 0.5-4 掺混法cc产品牌号按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BKP01”表示白舍窑瓷产品(“BaisheKilnPorcelain”为白舍窑瓷的英文名称);第三层“2N”表示抗抑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b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按陶土或陶釉的质量百分比配料。c把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与陶土或陶釉混合配制,在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经制备生产抗抑菌陶瓷的工艺方法。2.抗抑菌要求抗抑菌性能要求见表5。表5抗抑菌性能要求项目 抗菌a率 抑菌b率 新冠病毒c抑制率 防霉菌d等级指标 ≥90% ≥90% ≥90% 0级试验方法 JC/T897 WS/T650 病毒滴度测定噬斑法 GB/T1741a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或AS1.89)、大肠杆菌(ATCC8739或AS1.90)b试验病毒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或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c试验病毒及编号为SARS-COV-2病毒(WIVO4,GenBank:MN996528.1)d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黑曲霉(CGMCC3.5487)、黄曲霉(CGMCC3.3950)、腊叶芽枝霉(多主枝孢霉)(CGMCC3.2757)、宛氏拟青霉(CGMCC3.4253)、桔青霉(CGMCC3.2913)、绿色木霉(CGMCC3.2941)、出芽短梗霉(CGMCC3.837)、链格孢(CGMCC3.4255)注:允许根据瓷器产品功能用途要求,对抗菌、抑菌、抑制病毒、防霉菌项目,应至少选择其中一项功能。
《 T/BYXT 027.4-2023 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4部分:面膜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4部分:面膜
- 标准号:T/BYXT 027.4-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C268
- 发布日期:2023-09-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3-09-11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面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QB/T2872质量标准基础生产的稀土抗菌面膜产品其他化妆品面膜类产品可参照执行4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面膜a 稀土抗抑菌材料b REA-MASK01-2Nc 稀土抗菌人参臻萃精华面膜 99.5-94 0.5-6 掺混法dREA-MASK02-2N 稀土抗菌本草面膜 a以有效成分材料的质量百分比计
b以质量百分比计
c产品牌号参考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MASK01”表示面膜(“MASK”为面膜的英文名称)分类号为01的产品;第三层“2N”表示抗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
d在化妆品面膜生产工艺基础上,面膜精华液及有效成分材料与稀土抗抑菌材料混合配制,经制备生产成抗抑菌面膜的工艺方法
4.2包装材料、载体要求4.2.1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载体应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化妆品包装要求的规定
4.2.2面贴膜用的载体不应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4.3原料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原料要求项目 原料名称MASK01 精华液成分:人参(PANAXGINSENG)提取物、欧丹参(SALVIASCLAREA)提取物、人参(PANAXGINSENG)根粉、香精
膜布材料:植物纤维、蚕丝蛋白
稀土抗菌材料成分:氧化铈、氧化锌
MASK02 精华液成分:改性玉米淀粉、薄荷(MENTHAARVENSIS)粉、肉桂(CINNAMOMUMCASSIA)树皮提取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花提取物、当归(ANGELICAPOLYMORPHASINENSIS)根提取物、姜(ZINGIBEROFFICINALE)根提取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根茎提取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提取物、水、三七(PANAXNOTOGINSENG)根提取物、β-葡聚糖、香精
膜布材料:植物纤维、蚕丝蛋白
稀土抗菌材料成分:氧化铈、氧化锌
注:1.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的规定
2.使用的香精应符合GB/T22731的要求
3.使用的稀土抗菌材料应符合T/BYXT003相关部分的要求
4.膜布材料改用无纺布材料的,应符合T/BYXT005.1的要求
5.可根据产品配方增减原料成分,应在产品包装标明
4.4感官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膏(乳)状面膜 啫喱面膜 面贴膜 粉状面膜 外观 均匀膏体或乳液 透明或半透明凝胶状 湿润的纤维贴膜或胶状成型贴膜 均匀粉末 目测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 嗅觉4.5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膏(乳)状面膜 啫喱面膜 面贴膜 粉状面膜 pH(25℃) 3.5-8.5 - GB/T13531.1耐热 (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异 - - QB/T2872耐寒 (-5--10℃)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异 - - QB/T28724.6卫生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卫生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基本要求 菌落总数CFU/g ≤1000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 霉菌和酵母总数CFU/g ≤100 粪大肠菌群/g或mL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糖球菌/g或mL 不得检出 铜绿假单胞菌/g或mL 不得检出 抗抑菌性能 抗白念珠菌率 ≥99% GB/T21510 新冠病毒抑制率 ≥99% 病毒滴度测定噬斑法 防霉菌等级 0级 GB/T24346表5(续)重金属限量 汞(以Hg计),mg/kg ≤1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 砷(以AS计),mg/kg ≤10 镉(以Cd计),mg/kg ≤5 铅(以Pb计),mg/kg ≤40 甲醇/(mg/kg) 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不得检出 GB/T27741注:抗抑菌性能适用于产品的特定功能需求选项
具有抗抑菌功能选项的产品,应按7.2.2的要求进行标识
《 T/BYXT 027.5-2023 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5部分:泡浴品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5部分:泡浴品
- 标准号:T/BYXT 027.5-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C268
- 发布日期:2023-08-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3-08-15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泡浴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泡浴品的生产加工其他泡浴品类化妆品可参照执行4.3感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固体类 液体类 形态 片状、条索或粉粒状,无异物 无异物的均匀液体,允许有少许沉淀 目测法色泽 具有本品中草药应有的色泽 棕色至棕褐色 目测法气味 具有中草药的气味,无异味 具有中草药的气味,无异味 嗅觉辨别法4.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固体类 液体类 水分/(g/100g) ≤12.0 - GB/T6284pH值(25℃) 4.5~9.0 4.5-8.5 GB/T13531.1汞(以Hg计),mg/kg 1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砷(以AS计),mg/kg 2 镉(以Cd计),mg/kg 5 铅(以Pb计),mg/kg 10 其他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4.5抗菌卫生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抗菌卫生要求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菌落总数CFU/g ≤200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霉菌和酵母总数CFU/g ≤100 粪大肠菌群/g或mL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糖球菌/g或mL 不得检出 铜绿假单胞菌/g或mL 不得检出 4.6安全性试验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普通化妆品的要求通过相关的皮肤安全性试验
《 T/BYXT 027.3-2023 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3部分:乳液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3部分:乳液
- 标准号:T/BYXT 027.3-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C268
- 发布日期:2023-08-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3-08-15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乳液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乳液的生产加工其他乳液产品可参照执行4.3感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外观 均匀一致(添加不溶性颗粒或不溶性粉末的产品除外) QB/T2660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 QB/T26604.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pH(25℃) 4.0-8.5 QB/T2660耐热 (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应无分层现象 QB/T2660耐寒 (-8±2℃)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分层现象 QB/T26604.5卫生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卫生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菌落总数CFU/g 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霉菌和酵母总数CFU/g 粪大肠菌群/g或mL 金黄色葡糖球菌/g或mL 铜绿假单胞菌/g或mL 汞(以Hg计),mg/kg 砷(以AS计),mg/kg 镉(以Cd计),mg/kg 铅(以Pb计),mg/kg
《 T/BYXT 027.2-2023 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2部分:膏霜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2部分:膏霜
- 标准号:T/BYXT 027.2-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C268
- 发布日期:2023-08-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3-08-15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膏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膏霜的生产加工其他膏、霜类化妆品可参照执行4.3感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外观 膏体应细腻、均匀一致(添加不溶性颗粒或不溶性粉末的产品除外) 目测法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 嗅觉辨别法4.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pH(25℃) 4.0-8.5 - GB/T13531.1耐热 (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应无油水分离现象 (40±1℃)保持24h,恢复室温后渗油率不应大于3% QB/T1857耐寒 (-8±2℃)保持24h,恢复室温后与试验前无明显性状差异 QB/T18574.5抗菌卫生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抗菌卫生要求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菌落总数CFU/g ≤1000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霉菌和酵母总数CFU/g ≤100 粪大肠菌群/g或mL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糖球菌/g或mL 不得检出 铜绿假单胞菌/g或mL 不得检出 汞(以Hg计),mg/kg ≤1 砷(以AS计),mg/kg ≤10 镉(以Cd计),mg/kg ≤5 铅(以Pb计),mg/kg ≤40
《 T/BYXT 028-2023 稀土抗抑菌日用陶瓷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日用陶瓷
- 标准号:T/BYXT 028-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24/C307
- 发布日期:2023-07-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20
- 实施日期:2023-07-18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玻璃和陶瓷工业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日用陶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日用陶瓷的生产制造其他瓷器、陶器可参照执行5.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基本要求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陶土或陶釉 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b REA-DP-2Na 稀土抗菌日用陶瓷 99.5-96 0.5-4 掺混法cc产品牌号参考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DP”表示日用陶瓷产品(“dailyporcelain”为日用陶瓷的英文名称);第三层“2N”表示抗抑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
b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应符合T/BYXT003.2的要求
c把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与陶土或陶釉混合配制,在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经制备生产抗抑菌陶瓷的工艺方法
5.2技术要求5.2.1吸水率细瓷器产品应不大于0.5%,普瓷器产品应不大于1.0%,?炻瓷器产品应不大于5.0%
5.2.2抗热震性小、中型产品180℃至20℃热交换一次应不裂;大、特型产品160℃至20℃热交换一次应不裂
5.2.3抗冲击强度中心抗冲击强度应不低于1.5J/cm2
5.2.4光泽度及色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色度要求项目 合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光泽度 ≥85.0 ≥80.0色差 ≤1.0 ≤2.0 ≤3.0注:无光釉、哑光釉产品除外
5.2.5微波炉适应性加热能量为72000J,按6.2.7试验后应不裂、无损坏和无电弧产生
5.2.6冰箱至微波炉适应性按6.2.8试验后应不裂、无损坏和无电弧产生
5.2.7冰箱至烤箱适应性按6.2.9试验后应不裂、无损坏
5.2.8产品规格误差5.2.8.1口径误差口径大于200mm的误差允许±1.0%,口径在60mm?200mm之间的误差允许±1.5%,口径小于60mm的误差允许±2.0%
5.2.8.1高度误差高度大于100mm的误差应在±2.0%内,高度在30mm~100mm之间的误差应在±2.5%内,高度小于30mm的误差应在±3.0%内
5.2.8.1质量误差小、中型产品应在±6.0%内,大、特型产品应在±4.0%内
5.2.9外观质量5.2.9.1产品不允许有炸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缺陷
5.2.9.2成套产品的釉色、花面色泽应基本一致,特殊设计除外
产品的底沿应光滑,放在平面上应平稳
有盖产品的盖与口基本吻合,壶类产品倾斜至底面与水平位置呈70°夹角时,盖应不脱落
当盖向一方移动时,盖与壶口的空隙不应超过3mm
壶嘴的口部不应低于壶口3mm
5.2.9.3产品各等级的外观缺陷应符合表4规定,在10mm2内不应有超过2个以上的缺陷的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优等品每件产品不应超过2种缺陷;b)一等品每件产品不应超过4种缺陷;c)合格品每件产品不应超过6种缺陷
5.3抗抑菌要求抗抑菌性能要求见表5
表5抗抑菌性能要求项目 抗菌a率 抑菌b率 新冠病毒c抑制率 防霉菌d等级指标 ≥90% ≥90% ≥90% 0级试验方法 JC/T897 WS/T650 ISO21702:2019 GB/T1741a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或AS1.89)、大肠杆菌(ATCC8739或AS1.90)b试验病毒及编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或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c试验病毒及编号为SARS-COV-2病毒(WIVO4,GenBank:MN996528.1)d试验菌种及编号为黑曲霉(CGMCC3.5487)、黄曲霉(CGMCC3.3950)、腊叶芽枝霉(多主枝孢霉)(CGMCC3.2757)、宛氏拟青霉(CGMCC3.4253)、桔青霉(CGMCC3.2913)、绿色木霉(CGMCC3.2941)、出芽短梗霉(CGMCC3.837)、链格孢(CGMCC3.4255)注:允许根据瓷器产品功能用途要求,对抗菌、抑菌、抑制病毒、防霉菌项目,应至少选择其中一项功能
5.4安全要求安全性应符合GB4806.4的规定
重金属限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重金属限量要求项目 指标 实验方法 扁平制品/(mg/dm2) 贮存罐/(mg/L) 大空心制品/(mg/L) 小空心制品(杯类除外)/(mg/L) 杯类/(mg/L) 烹饪器皿/(mg/L) 铅(Pb)≤ 0.8 0.5 1.0 2.0 0.5 3.0 GB31604.34镉(Cd)≤ 0.07 0.25 0.25 0.30 0.25 0.30 GB31604.24
《 T/BYXT 027.1-2023 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1部分:本草精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稀土抗抑菌化妆品 第1部分:本草精油
- 标准号:T/BYXT 027.1-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C268
- 发布日期:2023-07-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3-07-15
- 团体名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抗菌本草精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保质期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稀土抗菌本草精油的生产加工其他本草油、精油可参照执行4.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品名、配料组分及工艺方法等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基本要求产品牌号 品名 配料组分(质量分数/%) 工艺方法 本草精油a 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b REA-HEO-2Nc 稀土抗菌本草精油 99-96 1-4 掺混法da本草精油原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感官应符合表3的要求,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要求,卫生应符合表5的要求
b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应符合T/BYXT003.3的要求
c产品牌号参考GB/T17803的表示方法,第一层用稀土抗抑菌(Rareearthantibacterial)首字母“REA”表示;第二层“HEO”表示本草精油产品(“Herbalessentialoil”为本草精油的英文名称);第三层“2N”表示抗抑菌率为99%(2为“9”的个数,“N”为数字“9”的英文首字母)
d掺混法指基于本草精油制备流程,将稀土抗抑菌基础材料与其混合配制的工艺方法
4.2原料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原料要求项目 原料名称植物源原料 本草类 红花、血竭、川穹、当归、花椒、伸筋草,防风、鸡血藤、骨碎补、乳香、没药、透骨草、冰片等
精油类 艾草油、姜油、人参油、椒样薄荷油、葡萄柚油、甜橙油、柠檬油、罗勒油、迷迭香油、玫瑰油、苦水玫瑰油、香叶油、大花茉莉油、小花茉莉油、柠檬草油、母菊油、春黄菊油、熏衣草油、穗熏衣草油、杂熏衣草油、蓝桉油、百里香油、茶树油、甘牛至油等
矿物源原料 氧化铈、氧化锌等
注:1.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的规定,严禁使用《化妆品卫生规范》表2(2)中78种植物的精油或净油
2.可根据产品配方增减原料成分,应在产品包装标明
4.3感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感官要求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形态 液体 目测法色泽 符合规定色泽 目测法气味 符合规定香型 GB/T14454.2杂质 无明显可见杂质(可有少许沉淀) 目测法4.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相对密度/(20℃/20℃) 规定值±0.015 GB/T13531.4折光指数/(20℃) 规定值±0.01 GB/T14454.4酸值(以KOH计)/(mg/g) ≤7 GB/T265164.5卫生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卫生指标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菌落总数CFU/g ≤1000 《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霉菌和酵母总数CFU/g ≤100 粪大肠菌群/g或mL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糖球菌/g或mL 不得检出 铜绿假单胞菌/g或mL 不得检出 汞(以Hg计),mg/kg ≤1 砷(以AS计),mg/kg ≤10 镉(以Cd计),mg/kg ≤5 铅(以Pb计),mg/kg ≤40 4.6抗抑菌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抗抑菌性能指标项目 抑菌率a 抗菌率b 病毒抑制率c指标 ≥90% ≥90% ≥90%试验方法 WS/T650 GB/T21510 《中国药典》4部2020版4.7安全性试验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实际使用浓度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1号)普通化妆品的要求通过相关的皮肤安全性试验
试验前需用按摩基础油来配制实际使用浓度,按摩基础油应经过相关的皮肤安全性试验的合格品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抑菌检测作为一项科学严谨的技术,对于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精确的检测项目、正规的仪器和科学的检测方法,我们能够为各类产品的市场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随着科技进步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抑菌检测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公共健康和行业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结语
以上是关于抑菌检测:科学方法与全面分析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