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635-0567
投诉举报:010-82491398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霍乱弧菌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概括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一种能够引起霍乱的细菌,霍乱是一种严重的腹泻性疾病,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霍乱弧菌是人类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检测对于公共卫生防控至关重要。准确、科学的霍乱弧菌检测不仅能够在源头上识别病菌,还能有效评估水源及食品的安全性,预防霍乱的爆发。本文将详细介绍霍乱弧菌的检测流程,包括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内容。
检测样品
霍乱弧菌的检测样品通常来源于污染的水体、食品及患者的粪便样本。在环境监测中,主要通过水样、沉积物以及食品样本来检测霍乱弧菌的存在。在临床检测中,粪便样本是最常见的检测来源。**水样**中霍乱弧菌的浓度直接反映了水源的污染程度,**食品样本**可能成为传播源,而**粪便样本**则能帮助确认感染病例。通过对这些样品进行精确分析,可以确定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浓度。
检测项目
霍乱弧菌检测项目包括多个关键指标,主要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 菌落计数:检测水样或食品中霍乱弧菌的数量,以评估污染水平。
- 菌种分离与鉴定:通过培养和分离技术,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霍乱弧菌,并进一步鉴定其种类。
- 毒力基因检测:检测霍乱弧菌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毒力基因,如CTX基因,以确认其致病性。
-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评估霍乱弧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检测仪器
霍乱弧菌的检测需要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常用的仪器包括:
- 培养箱:用于菌种的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细菌生长。
- 显微镜:用于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
- PCR仪:用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片段确认霍乱弧菌的存在。
- 生物芯片:可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检测技术。
- 分光光度计:用于对样品中霍乱弧菌浓度进行定量分析。
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取决于检测样品类型及检测目的。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 传统培养法:通过特定培养基对样品中的霍乱弧菌进行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这是最常见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水样、食品等。
- PCR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对霍乱弧菌特定基因的扩增,检测其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与霍乱弧菌表面抗原结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其他免疫学技术进行检测,常用于快速筛查。
- 生物传感器法:通过生物传感器检测霍乱弧菌的代谢物或反应产物,快速、实时地获取检测结果。
检测标准(部分)
《 SN/T 1022-2010 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
- 标准号:SN/T 1022-2010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0-01-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0-07-16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1022-2001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霍乱弧菌的检验,动物饲料和其他食品生产和加工区域环境样品中的霍乱弧菌检验可参照使用。
《 SN/T 2425-2010 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快速及鉴定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快速及鉴定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方法
- 标准号:SN/T 2425-2010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0-01-1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2010-07-16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农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验及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的快速检验,以及O1群、O139群的快速鉴定。
《 T/PSC 1.5-2022 船舶压载水检测方法 第5部分: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船舶压载水检测方法 第5部分:霍乱弧菌
- 标准号:T/PSC 1.5-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Z17/M731
- 发布日期:2022-01-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01
- 实施日期:2022-07-01
- 团体名称:中国太平洋学会
- 标准分类: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环保、保健和安全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分离培养法检测船舶压载水中霍乱弧菌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样品处理、菌株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检测结果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应用分离培养法检测船舶压载水中的霍乱弧菌本标准利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从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的水样中分离纯化霍乱弧菌,进一步通过生化鉴定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样品中霍乱弧菌的数量,包括样品处理方法、菌株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检测结果报告等主要技术内容
《 DB22-T 243-2019 霍乱弧菌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霍乱弧菌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
- 标准号:DB22-T 243-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 发布日期:2019-10-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10
- 实施日期:2019-11-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卫生和社会工作吉林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霍乱弧菌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主管部门为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DB22/T 2912-2018 贝类中霍乱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贝类中霍乱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
- 标准号:DB22/T 2912-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 发布日期:2018-11-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 实施日期:2018-12-30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农、林、牧、渔业吉林省鱼和水产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贝类中霍乱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主管部门为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DB22/T 243-2000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
- 标准号:DB22/T 243-2000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00-12-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11
- 实施日期:2001-01-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被DB22/T 243-2019代替
- 主管部门: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卫生和社会工作吉林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主管部门为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SN/T 5516.15-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5部分: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5部分:霍乱弧菌
- 标准号:SN/T 5516.15-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23-05-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 实施日期:2023-12-01
-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信息技术、办公机械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数学自然科学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5部分:霍乱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本文件规定了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的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的快速筛选。
《 SN/T 3567.2-2015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
- 标准号:SN/T 3567.2-2015
-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 发布日期:2015-12-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3567的本部分规定了在国境口岸利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生物安全措施、检测对象、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及检测程序。本部分适用于在国境口岸对O1群霍乱弧菌菌株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的筛选检测。
《 SN/T 1022-2001 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
- 标准号:SN/T 1022-20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01-12-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02-06-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被SN/T 1022-2010代替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SN/T 5364.2-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
- 标准号:SN/T 5364.2-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1-11-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
- 实施日期:2022-06-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5125-2019 水生动物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双重实时荧光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水生动物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双重实时荧光检测方法
- 标准号:SN/T 5125-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
- 发布日期:2019-09-0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2020-03-01
-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农业医药卫生技术兽医学农、林、牧、渔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水生动物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双重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4525.4-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4部分: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4部分:霍乱弧菌
- 标准号:SN/T 4525.4-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0
- 发布日期:2016-06-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7-02-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4部分:霍乱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4525的本部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分子分型MLST检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的分子分型检测。
《 SN/T 2754.1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
- 标准号:SN/T 2754.11-201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1-02-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30
- 实施日期:2011-07-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2754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出口食品中产霍乱毒素霍乱弧菌的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LAMP)法。本部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的筛选检测。
《 SN/T 2562-2010 食品中霍乱弧菌分群检测 MPCR-DHPLC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中霍乱弧菌分群检测 MPCR-DHPLC法
- 标准号:SN/T 2562-2010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0-05-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
- 实施日期:2010-12-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医药卫生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中霍乱弧菌分群检测 MPCR-DHPLC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霍乱弧菌,包括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MPCR-DHPLC分群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中霍乱弧菌,包括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MPCR-DHPLC快速分群检测。
《 SN/T 4708-2016 国境口岸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国境口岸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
- 标准号:SN/T 4708-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 发布日期:2016-12-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17-07-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国境口岸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对象、样本采集和处理、操作方法及结果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入出境人员、环境水体携带霍乱弧菌(包括O1群、O139群和非O1群/O139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霍乱弧菌的检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流行风险较高的地区。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我们能够及时识别水源、食品以及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霍乱弧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霍乱弧菌的检测将更加精准、快速。未来,结合新型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霍乱弧菌的早期检测与预警将更加高效,为防止霍乱的传播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以上是关于霍乱弧菌检测: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与流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