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保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保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概括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通常存在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尤其是海产品中。它能够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随着海鲜消费的增加,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忽视,因此,定期对水产类食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环节。

检测样品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通常依赖于食品或环境样品,最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

  • 海鲜类食品:如生蚝、螃蟹、虾、贝类等,这些都是副溶血性弧菌的潜在载体。
  • 水样:尤其是海水和淡水环境中的水样,作为检测弧菌生存状况的参考。
  • 食品加工设备及环境样本:如厨房表面、操作工具等,可能被污染并成为弧菌传播的媒介。

检测项目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其细菌的存在及其数量。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

  • 弧菌总数检测:用于评估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总体数量。
  • 分离培养: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将副溶血性弧菌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进行纯化。
  • 菌落计数:通过计数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数量,估算菌体数量。
  • PCR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快速检测其存在。

检测仪器

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过程中,使用多种正规仪器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这些仪器包括:

  • 高压灭菌锅:用于样品的预处理和消毒,确保检测环境的无菌。
  • 培养箱: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细菌生长,便于观察菌落。
  • 显微镜:用于观察弧菌的形态,特别是在初步分离时。
  • PCR仪器:用于分子检测,快速准确地识别副溶血性弧菌的DNA。

检测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较为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测技术:

  • 传统培养法: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落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计数。这种方法虽然较为传统,但仍然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 分子生物学法:如PCR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定基因,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通过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或抗体来判断其是否存在,操作简便且快速。
  • 快速检测试剂盒:市面上也有许多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操作简单,适合现场检测。

检测标准(部分)

《 SN/T 0173-2018 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
  • 标准号:SN/T 0173-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8-03-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8-10-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0173-2010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检测方法和最近似值(MPN)计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 SN/T 0173-2010 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
  • 标准号:SN/T 0173-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0-01-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0-07-16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SN/T 0173-1992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检测方法和最近似值(MPN)计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动物饲料和其他食品生产和加工区域环境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可参照使用。

《 SN/T 2424-2010 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及鉴定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快速及鉴定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
  • 标准号:SN/T 2424-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0-01-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2010-07-16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农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

《 T/CAIA SH007-2017 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 标准号:T/CAIA SH007-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M745
  • 发布日期:2017-07-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7-10-01
    团体名称: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 标准分类: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SAT检验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品及相关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在同一温度下,以细菌RNA为起始模板,通过M-MLV反转录酶产生靶标RNA的一个双链DNA,然后利用T7RNA多聚酶以该DNA为模板产生多个(100~1000)RNA拷贝;每个RNA拷贝数再从反转录开始进入下一个扩增循环;同时,带有荧光标记的优化探针和这些RNA拷贝特异结合后,打开茎环结构,从而产生荧光,根据实时荧光信号的出现时间和强度,结合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即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 T/SDAQI 043-2021 饲料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三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饲料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三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
  • 标准号:T/SDAQI 043-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M745
  • 发布日期:2021-09-2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21-10-25
    团体名称:山东质量检验协会
  • 标准分类:B 采矿业农业
  • 内容简介:

    适用于宠物饲料产品样品经增菌培养,收集培养后的增菌液进行DNA提取

    以DNA为模板,采用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作为内参照,以沙门氏菌中invA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和志贺氏菌ipaH基因中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进行目标物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扩增,根据Ct值,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氏菌

    其中,对内参照反应的检测,可以监控反应是否正常进行,防止假阴性结果

《 DB32/T 4234-2022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
  • 标准号:DB32/T 4234-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 发布日期:2022-03-1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 实施日期:2022-04-18
    技术归口:南京农业大学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农、林、牧、渔业农业和林业江苏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由南京农业大学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规定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Amplification,RAA)法的试剂材料、仪器设备、检测程序、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和报告、检出限及防止污染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本文件适用于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快检初筛。

《 DB22/T 2911-2018 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
  • 标准号:DB22/T 2911-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 发布日期:2018-11-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 实施日期:2018-12-30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农、林、牧、渔业吉林省鱼和水产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主管部门为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SN/T 5516.4-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4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4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5516.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23-05-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2023-12-01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数学自然科学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4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本文件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筛选。

《 SN/T 5439.3-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5439.3-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2-03-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2-10-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3306.11-2017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3306.11-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 发布日期:2017-05-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17-12-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3306的本部分规定了在国境口岸利用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对象、检测程序及检测结果的报告。本部分适用于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筛选检测。

《 SN/T 4161-2015 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方法
  • 标准号:SN/T 4161-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 发布日期:2015-02-09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实施日期:2015-09-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医药卫生技术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和社会工作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检验的对象、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方法及结果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筛选检测。

《 SN/T 5364.1-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5364.1-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21-11-2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
  • 实施日期:2022-06-01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数学、自然科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SN/T 4525.3-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4525.3-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16-06-28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7-02-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4525的本部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MLST检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分型。

《 SN/T 2754.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5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5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标准号:SN/T 2754.5-2011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1-02-2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 实施日期:2011-07-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农业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5部分:副溶血性弧菌》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SN/T2754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LAMP)法。本部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筛选检测。

《 SN/T 4603-2016 出口食品及水体中产毒副溶血性弧菌常见致病基因检测方法 多重PCR及多重实时荧光PCR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食品及水体中产毒副溶血性弧菌常见致病基因检测方法 多重PCR及多重实时荧光PCR法
  • 标准号:SN/T 4603-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6-08-2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17-03-01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食品及水体中产毒副溶血性弧菌常见致病基因检测方法 多重PCR及多重实时荧光PCR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本标准规定了产毒副溶血性弧菌多重PCR及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海产品、海产调味品、水体中产毒副溶血性弧菌常见致病菌基因的检测。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潜在的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海产品中存在的风险较高。科学的检测手段和合适的检测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食品中的潜在危害,确保消费者的健康。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为了保障公共健康,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并强化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预防工作。

结语

以上是关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保护健康的关键一步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