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醇检测:科学方法揭示其重要性与检测流程
概括
肌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尤其在大脑、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它对细胞功能和信号传递至关重要,且在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肌醇研究的深入,肌醇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为了确保其有效性及含量的准确性,肌醇的检测已经成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检测样品
肌醇的检测样品通常包括生物体内的各种液体和组织,例如血液、尿液、细胞提取物和组织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提取和处理,可以获得有关肌醇浓度的信息。在进行检测时,样品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样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并遵循科学的规范。
检测项目
肌醇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其浓度测定、代谢产物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测。常见的检测项目有:
- 肌醇浓度测定:这是最基本的检测项目,旨在准确测量样品中肌醇的含量。
- 磷脂类代谢分析:肌醇在细胞膜的磷脂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检测磷脂代谢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肌醇的作用。
- 糖脂代谢监测:肌醇与糖脂代谢紧密相关,检测这些代谢产物有助于评估肌醇在代谢中的影响。
检测仪器
肌醇的检测通常依赖于一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常用的仪器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HPLC):HPLC是肌醇检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通过分离样品中的成分,精确测量肌醇浓度。
- 质谱仪(MS):结合质谱与液相色谱,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肌醇定量分析,尤其在复杂样本中表现尤为出色。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定量分析肌醇及其相关代谢物,具备高灵敏度,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检测方法
肌醇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检测手段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 液相色谱法:这种方法通过不同成分的分离来定量分析肌醇,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 酶法:酶法利用肌醇特定的酶反应,结合颜色变化或光谱分析,测定肌醇的含量。
-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肌醇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检测标准(部分)
《 GB 5009.27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 5009.270-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 发布日期:2023-09-0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 实施日期:2024-03-06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GB 5009.270-2016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肌醇(环己六醇,myo-inositol)的测定方法。第一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乳及乳制品和饮料中肌醇的测定。第二法微生物法适用于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 QB/T 5222-2018 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用植酸钠(肌醇磷酸钠)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用植酸钠(肌醇磷酸钠)
- 标准号:QB/T 5222-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3
- 发布日期:2018-02-24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技术归口:全国口腔护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牙膏分技术委员会(SAC/TC492/SC1)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制造业QB 轻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用植酸钠(肌醇磷酸钠)》,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植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适于以用于米糠、玉米等植物为原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而成的牙膏用植酸钠固态和液体产品。
《 SN/T 5147-2019 出口乳制品中肌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出口乳制品中肌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标准号:SN/T 5147-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9-10-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 实施日期:2020-05-01
- 技术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海关总署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出口乳制品中肌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海关总署。
《 NY/T 1345-2007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NY/T 1345-2007
-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 发布日期:2007-04-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07-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
- 标准分类:农业饲料农、林、牧、渔业NY 农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本标准规定了以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含量。本标准适用于水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其他添加了肌醇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气相色谱方法最低检测限为2μg;离子色谱法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ng。
《 HG 2683-1995 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
- 标准号:HG 2683-1995
- 中国标准分类号:X40
- 发布日期:1996-01-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20
- 实施日期:2001-03-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化学工业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化工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主管部门为化学工业部。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植酸(肌醇六磷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以米糠、玉米等植物为原料,用化学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而成的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作抗氧剂、防腐剂、发酵促进剂和整合剂等。分子式:C|(6)H|(18)O|(24)P|(6)相对分子质量:660.04(按199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 GB/T 21493-2008 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T 21493-2008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4
- 发布日期:2008-03-0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20
- 实施日期:2008-08-01
- 技术归口: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含油种子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由TC270(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三种组分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含油大豆磷脂、脱油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大豆溶血磷脂酰胆碱及大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测定。本标准中磷脂酰胆碱的检出限为1.21×10-2mg/mL,磷脂酰乙醇胺的检出限为4.66×10-2mg/mL,磷脂酰肌醇的检出限为7.36×10-3mg/mL。
《 GB/T 5413.25-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T 5413.25-1997
- 中国标准分类号:X82
- 发布日期:1997-05-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00.10
- 实施日期:1998-09-01
- 技术归口: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5413-1985被GB 5413.25-2010代替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奶及加工奶产品奶和奶制品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肌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方法一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肌醇的测定,方法二适于乳粉中肌醇的测定。
《 GB 1903.42-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肌醇(环己六醇)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肌醇(环己六醇)
- 标准号:GB 1903.42-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20-09-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实施日期:2021-03-1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以由植酸钙镁(菲汀)水解生成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肌醇(环己六醇)。
《 GB 5009.27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 5009.270-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0
- 发布日期:2016-12-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 实施日期:2017-06-23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GB 5413.25-2010被GB 5009.270-2023代替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肌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肌醇的测定,本标准第二法适用于婴幼儿食品、乳品及饮料中肌醇的测定。
《 GB 5009.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 5009.272-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0
- 发布日期:2016-12-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 实施日期:2017-06-23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GB/T 21493-2008;NY/T 1798-2009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磷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三种组分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含油大豆磷脂、脱油大豆磷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大豆溶血磷脂酰胆碱及大豆溶血磷脂乙醇胺的测定。
《 GB 1886.2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
- 标准号:GB 1886.237-2016
- 中国标准分类号:X40
- 发布日期:2016-08-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20
- 实施日期:2017-01-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以米糠、玉米等植物为原料,用化学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
《 GB/T 23879-2009 饲料添加剂 肌醇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饲料添加剂 肌醇
- 标准号:GB/T 23879-2009
-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 发布日期:2009-05-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实施日期:2009-10-01
- 技术归口: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农业饲料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 肌醇》由TC76(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添加剂肌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由植酸或植酸钙(镁)水解生成的肌醇,在饲料工业中作为营养型饲料添加剂。
《 GB/T 5009.196-2003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 标准号:GB/T 5009.196-2003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03-08-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04-01-01
- 技术归口: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由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肌醇作为功效成分添加于片剂、胶囊、饮料等试样类型中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线性范围是:0.1mg/Ml~10mg/mL。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在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肌醇的检测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肌醇的生理作用,为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肌醇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结语
以上是关于肌醇检测:科学方法揭示其重要性与检测流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