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检测爬电距离?深入了解检测方法与仪器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如何精准检测爬电距离?深入了解检测方法与仪器

概括

爬电距离是指电气设备表面由于污染物或潮湿环境导致电流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流动路径所能延伸的最大距离。这个参数对于电气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压电气设备的设计和维护中。爬电距离过短会增加短路、漏电等风险,因此对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进行准确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检测样品

爬电距离检测通常会选取一些实际电气设备样品,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绝缘子等。样品表面必须经过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测试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常见的样品表面包括光滑的陶瓷、塑料、金属等不同类型的绝缘材料。检测过程中需要确保这些样品的污染程度和湿度符合检测要求,以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

检测项目

在进行爬电距离检测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表面污染物的影响:检测样品表面是否有尘土、水分等污染物,它们会降低绝缘材料的爬电距离。
  • 环境湿度: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爬电距离变短,因而需要在标准环境湿度条件下进行检测。
  •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对爬电距离有直接影响,粗糙的表面可能增加电流的传播路径。
  • 电压等级:不同电压下的爬电距离检测有差异,通常要模拟设备的工作电压来进行测试。

检测仪器

进行爬电距离检测时,需要借助正规的检测仪器以确保精度和可靠性。常见的仪器有:

  • 爬电距离测试仪:该设备专门用于测量电气设备表面的爬电距离。它通过模拟不同电压和环境条件下的爬电情况,精确测量电流沿绝缘表面传播的距离。
  • 环境模拟箱:用于模拟不同湿度、温度条件下的环境,确保测试过程中外界因素不影响爬电距离的检测。
  • 电压源:用于提供不同电压的电源,模拟电气设备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情况。

检测方法

爬电距离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准备好待测电气设备样品,确保其表面清洁无明显污染物,并根据要求调节湿度。
  2. 仪器设置:设置爬电距离测试仪,调整电压、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确保测试过程的准确性。
  3. 测试过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爬电距离测试,记录测试仪器显示的最大爬电距离。
  4. 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若爬电距离不符合标准要求,则需要对设备进行改善或重新设计。

检测标准(部分)

《 TB/T 3251.1-2010 轨道交通.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轨道交通.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标准号:TB/T 3251.1-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S45
  • 发布日期:2011-01-12
    国际标准分类号:45.060
  • 实施日期:2011-07-01
    技术归口: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铁路工程TB 铁路运输
  • 内容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轨道交通应用中的绝缘配合,适用于海拔1400m及以下(标称电压交流1000V、直流1500V以上的高压电工电子设备)或海拔2000m及以下(低压电工电子设备)的信号设备、机车车辆设备和地面装置。本部分规定了: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绝缘配合试验的一般要求。本部分不涉及:通过固体或液体的绝缘距离;通过除空气之外的其他气体的绝缘距离;通过非大气压下的空气的绝缘距离;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设备。产品标准应符合本通用标准。

《 GB/Z 43963-2024 确定额定电压在交流1000V以上至2000V,直流1500V以上至3000V间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数值以及对固体绝缘要求的指南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确定额定电压在交流1000V以上至2000V,直流1500V以上至3000V间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数值以及对固体绝缘要求的指南
  • 标准号:GB/Z 4396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K30
  • 发布日期:2024-04-25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30
  • 实施日期:2024-11-01
    技术归口: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电气工程绝缘绝缘系统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确定额定电压在交流1000V以上至2000V,直流1500V以上至3000V间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数值以及对固体绝缘要求的指南》由TC417(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本文件作为技术规范,为各技术委员会提供了确定额定电压交流1 000 V至2 000 V,直流1 500 V至3 000 V的设备的绝缘配合指南。对于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1 000 V和直流1 500 V,以及具有较高或较低内部电压的绝缘配合设备,相关要求见IEC 606641。本文件适用于海拔至2 000 m的设备,并提供了在更高海拔地区使用的指导。本文件规定了设备达到安全要求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指南,包括有关的电气试验方法。注: 由于功能绝缘的要求不属于安全要求,因此未作相应规定。本文件不涉及确定以下几种距离:--通过液体的绝缘;--通过除空气以外的气体;--通过压缩空气。

《 GB/Z 37754-2019 关于确定不超过2mm距离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指南 对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的试验结果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关于确定不超过2mm距离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指南 对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的试验结果
  • 标准号:GB/Z 37754-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K30
  • 发布日期:2019-06-04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80.30
  • 实施日期:2020-01-01
    技术归口: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电气工程绝缘绝缘系统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关于确定不超过2mm距离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指南 对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的试验结果》由TC417(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描述了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中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尺寸确定方法的研究结果,在这些结构中,电气问隙和爬电距离沿着固体绝缘表面的路径相同。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的信息仅作为研究成果,不适用于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相应要求见GB/T 16935.1)的确定.但是相关的电气间1和爬电距离尺寸可以在功能设计时作为参考。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下述情况下的研究结果:——与微观环境无关的电气间隙;——污染等级1,2和3的爬电距离,对于具有类似印制线路板设计的小间距产品也适用;——避免绝缘表面产生闪络的爬电距离;——维持最小绝缘电阻所需的最小爬电距离的信息。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一种评估尚未分类的绝缘材料表面吸水组别的试验方法。

《 GB/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5部分: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5部分: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
  • 标准号:GB/T 16935.5-2008
    中国标准分类号:K30
  • 发布日期:2008-07-1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120
  • 实施日期:2009-04-01
    技术归口: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电气工程电工器件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5部分: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由TC417(全国低压设备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GB/T 16935的本部分规定了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中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尺寸确定方法,在这些结构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同且均沿着固体绝缘的表面,如第1部分2)中6.2所描述的路径(示例1、5和11)。本尺寸确定方法比第1部分规定的方法更为精确。但如果不要求精确尺寸,第1部分内容可适用。本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允许从本部分中摘选一条或几条使用,也不允许将它们代替第1部分的相应条款来使用。而且本部分只能与第1部分配合使用。当使用本部分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时,应采用

《 GB/T 32350.1-2015 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标准号:GB/T 32350.1-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S:04
  • 发布日期:2015-12-31
    国际标准分类号:45.060
  • 实施日期:2016-07-01
    技术归口: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铁路局
  • 标准分类:铁路工程铁路车辆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由TC278(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铁路局。

    GB/T 32350的本部分规定了轨道交通应用中的绝缘配合,适用于海拔1400m及以下(标称电压交流1000v、直流1500v以上的高压电工电子设备)或海拔2000m及以下(低压电工电子设备)的信号设备、机车车辆设备及相关地面设备。绝缘配合是设备之间及设备内部各部件之间绝缘的选择、尺寸确定和相互关系,在确定绝缘尺寸时考虑电气应力和环境条件,当电气应力和环境条件相同时,所确定的绝缘尺寸也相同。绝缘配合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过大的绝缘尺寸。本部分规定了:--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绝缘配合试验的一般要求。上述术语“设备”指3.3所定义的“部分”,它可适用于系统、子系统、设备、设备的一部分,或者是等电位线的一种物理实现。本部分不涉及:--通过固体或液体的绝缘距离;--通过除空气之外的其他气体的绝缘距离;--通过非标准气压下的空气的绝缘距离--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设备。本部分是产品标准的基础标准。然而,由于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因,如信号设备;或由于产品本身特殊的操作环境,如架空线已有标准或规定(如 IEC 60913),产品标准可作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本部分规定了设备的介电试验(型式试验或例行试验),见附录B。注:对于安全要求严格的系统,需作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在产品特定的信号标准 IEC 62425里有规定。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爬电距离检测是电气设备安全检测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电气设备因爬电短路而发生事故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能够准确评估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进行爬电距离检测,并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改进,是保障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

结语

以上是关于如何精准检测爬电距离?深入了解检测方法与仪器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