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镍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概括
电镀镍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旨在改善金属的耐腐蚀性、硬度和外观等性能。电镀过程中,镍金属通过电化学反应附着在基材表面,形成均匀的镀层。由于电镀镍对许多工业领域至关重要,因此其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镍的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镀镍的检测过程。
检测样品
电镀镍的检测样品通常来自电镀后的产品或零部件,这些样品可能是金属、塑料等基材的表面镀层。常见的检测样品包括汽车零部件、家电外壳、电子元器件等。在检测前,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如清洗、表面处理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
电镀镍的质量检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项目:
- 镀层厚度:镀层厚度直接影响电镀镍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常通过涂层厚度测量仪器进行检测。
- 镀层均匀性:均匀的镀层可以确保电镀产品具有一致的性能,通常采用目视检查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耐腐蚀性:镀层的耐腐蚀性通过盐雾测试(如中性盐雾试验)来评估其抗氧化和耐环境影响的能力。
- 附着力:镀层的附着力是电镀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剥离试验等方法来测量。
检测仪器
电镀镍的质量检测需要多种精密仪器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涂层厚度仪:该仪器用于测量电镀镍层的厚度,通常使用磁性法或电涡流法。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及均匀性,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 盐雾试验箱:用于进行盐雾腐蚀测试,通过模拟严苛环境条件来评估镀层的耐腐蚀性。
- 剥离试验设备:用于测试镀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确保镀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脱落。
检测方法
电镀镍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机械测试。常见的检测方法如下:
- 电涡流法:用于测量镀层的厚度,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通过探头感应镀层的变化,进而得出厚度数据。
- 盐雾试验:盐雾试验是一种通过将样品暴露在人工盐雾环境中,观察其耐腐蚀性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镀层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评估其抗腐蚀能力。
- 剥离测试:剥离测试是通过施加外力,测量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这对于判断镀层是否牢固至关重要。
- 显微镜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的微观形态,评估镀层的均匀性、孔隙率及质量。
检测标准(部分)
《 SJ/Z 21300-2018 印制板电镀镍金加工指南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印制板电镀镍金加工指南
- 标准号:SJ/Z 21300-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L30
- 发布日期:2018-01-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4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印制板电镀镍金加工的环境、设备、材料、操作和关键控制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印制板低应力镍、软金和硬金电镀。
《 SJ 21533-2018 多层共烧陶瓷 电镀镍镀金工艺技术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多层共烧陶瓷 电镀镍镀金工艺技术要求
- 标准号:SJ 21533-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多层共烧陶瓷基板电镀镍镀金工艺的人员、环境、安全、环保、材料、设备、仪器和工装夹具等一般要求,以及镀金工艺的典型工艺流程、各工序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等详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高温多层共烧陶瓷基板电镀镍镀金工艺。
《 SJ 21334-2018 陶瓷外壳及金属外壳 电镀镍工艺技术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陶瓷外壳及金属外壳 电镀镍工艺技术要求
- 标准号:SJ 21334-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J01
- 发布日期:2018-01-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2018-05-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微电子封装用陶瓷外壳、金属外壳及其零件电镀镍工艺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陶瓷外壳、金属外壳及其零件的电镀镍工艺。
《 HB/Z 5070-1992 电镀镍工艺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工艺
- 标准号:HB/Z 5070-1992
- 中国标准分类号:V10
- 发布日期:1992-10-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2-12-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不锈钢、铜合金电镀镍(普通镍、亮镍)和黑镍的工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产品零(组)件电镀镍(普通镍、亮镍)和黑镍。
《 HB/Z 5088.1-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硫酸镍和硫酸镁的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硫酸镍和硫酸镁的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1-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N53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HB/Z 5088-78(一)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EDTA容量测定电镀镍溶液中硫酸镍(NiSO4.7H2O)和硫酸镁(MgSO4.7H2O)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NiSO4.7H2O120~210g/LMgSO4.7H2O10~50g/L引用文件 HB/Z 5083-78 电镀溶液分析砈檬约?
《 HB/Z 5088.2-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测定硫酸钠的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测定硫酸钠的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2-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9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HB/Z 5088-78(二)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电镀镍溶液中硫酸钠(Na2SO4.10H2O)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镍溶液中硫酸钠含量的测定。测量范围:40~90g/L
《 HB/Z 5088.3-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钠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钠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3-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9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HB/Z 5088-78(三)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镍溶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镍溶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量。测量范围:4~16g/L引用文件 HB/Z 5083-78 电镀溶液分析砈檬约?
《 HB/Z 5088.4-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硼酸的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硼酸的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4-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9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HB/Z 5088-78(四)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电镀镍溶液中硼酸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镍溶液中硼酸含量的测量。测量范围:15~40g/L
《 HB/Z 5088.5-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的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的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5-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9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代替HB/Z 5088-78(五)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镀镍溶液中铁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镍溶液中铁含量的测定。测量范围:0.50~1.50g/L
《 HB/Z 5088.6-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的含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的含量
- 标准号:HB/Z 5088.6-1999
- 中国标准分类号:N52
- 发布日期:1999-03-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 实施日期:1999-07-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HB 航空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镀镍溶液中铜含量的方法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镍溶液中铜含量的测定。测量范围:0.15~0.40g/L
《 GB/T 20015-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 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 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
- 标准号:GB/T 20015-2005
- 中国标准分类号:A29
- 发布日期:2005-10-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40
- 实施日期:2006-04-01
- 技术归口: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机械制造表面处理和镀涂金属镀层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 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由TC57(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的规定适用于用铸钢丸、钢丝切丸、陶瓷丸或玻璃珠对电镀镍、自催化镍、电镀铬或最后精饰之前进行的自动喷丸硬化处理。喷丸硬化处理适用于在给定的张应力范围内,通过试验验证对喷丸硬化处理有效的材料。喷丸硬化处理不适用于易碎的材料。手工喷丸和抛丸不包括在本标准内。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电镀镍技术是提高金属及其合金耐腐蚀性、提高表面硬度和美观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中,严格的质量检测不可或缺,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才能确保电镀镍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通过合理选择检测仪器与方法,我们可以有效评估电镀镍的质量,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
结语
以上是关于电镀镍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