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635-0567
投诉举报:010-82491398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抗扰度检测:确保电子设备稳定性的关键
概括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抗扰度(EMI Immunity)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性能指标。抗扰度测试主要是评估设备在受到电磁干扰时,能否持续稳定地运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抗扰度测试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它不仅是产品设计中的必要环节,也是满足市场监管和质量标准的必需条件。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抗扰度检测的相关内容。
检测样品
抗扰度检测的样品通常是指电子设备或者其核心部件,这些部件可能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计算机硬件、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设备的不同功能和应用,检测样品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要求样品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模拟真实使用场景,以确保测试结果具备实际应用的参考价值。**样品的选择和准备对于测试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不当的选择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差,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抗扰度性能。
检测项目
抗扰度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项目:
- 电磁干扰辐射抗扰度测试:评估设备在遭遇电磁辐射干扰时的抗干扰能力。
- 电源线抗扰度测试:测试设备在电源输入端受到电磁干扰时,能否持续稳定工作。
- 射频干扰抗扰度测试:测试设备在面对射频干扰时,能否保持正常的工作性能。
-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通过模拟静电放电情况,评估设备是否能承受一定强度的静电干扰。
每一项检测项目都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进行评估,为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仪器
抗扰度检测需要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
- 电磁场模拟器:用于模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环境,评估设备的抗电磁辐射能力。
- 射频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的射频干扰信号,用于模拟设备在高频射频环境中的工作状态。
- 静电放电发生器:模拟静电放电的影响,以评估设备对静电的抗扰性。
- 振荡器和信号发生器:用于生成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信号,测试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这些仪器的精确测试,能够准确地模拟设备在实际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电磁干扰情况。
检测方法
抗扰度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模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测试步骤如下:
-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检测样品安装在标准测试平台上,并确保测试设备的正确连接。
- 电磁干扰源的设置:根据需要模拟的干扰类型,选择合适的干扰源并调节其强度和频率。
- 干扰施加:将电磁干扰信号施加到设备上,并观察其性能表现,记录设备是否能够持续正常工作。
- 性能评估:在测试过程中,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其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出现异常。
- 数据分析:最后,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的抗扰度能力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这种方法确保了抗扰度检测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从而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检测标准(部分)
《 GB/T 6113.106-2024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6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EMC天线校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6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EMC天线校准
- 标准号:GB/T 6113.106-2024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4-06-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 实施日期:2025-01-01
- 技术归口: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T 6113.106-2018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委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6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EMC天线校准》由TC79(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79SC1(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和统计方法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委。
本文件给出了确定天线系数(AF)时的天线校准程序和相关信息.适用于辐射骚扰测量天线。依据IEC Guide 107,CISPR 16-1-6为IEC所属产品委员会使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AF受周围环境和其相对于发射源所在空间位置的影响。本文件所关注的天线校准旨在提供天线视轴方向上的自由空间AF,适用于9kHz~18GHz频率范围。包括的天线类型有:单极天线、环天线、偶极子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LPDA)天线、复合天线和喇叭天线。本文件还可作为每一种校准方法、校准布置和校准用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指南。
《 SJ 21473.1-2018 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条件和定义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条件和定义
- 标准号:SJ 21473.1-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0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军用集成电路(IC)传导和辐射电磁抗扰度测量的通用条件和定义,规定了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和配置、试验程序和试验报告等内容。附录A给出了试验方法对照表,以帮助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规定的测试环境中在150kHz~1GHz对IC传导和辐射抗扰度进行测量。通过对注入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以及受控条件下IC相应的测量,可以获得IC在特定应用过程中对传导射频(RF)骚扰和辐射RF骚扰的抗扰度。测量的结果可用于产品的比较或其他用途。
《 SJ 21473.2-2018 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2部分:辐射抗扰度测量 TEM小室和宽带TEM小室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2部分:辐射抗扰度测量 TEM小室和宽带TEM小室法
- 标准号:SJ 21473.2-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0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部分给出了使用TEM小室和宽带TEM小室对军用集成电路进行辐射抗扰度测量的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验配置、试验程序等。本部分适用频率范围为150kHz~1GHz或根据TEM小室和宽带TEM小室特性决定的频率范围。
《 SJ 21473.3-2018 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3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大电流注入(BCI)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3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大电流注入(BCI)法
- 标准号:SJ 21473.3-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0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军用集成电路(IC)遭受射频(RF)信号直接辐射而在设备和系统线缆上感应出的电流时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具有板外连接线的IC,如连接到电缆束中。本方法用于把RF电流注入到一根或一束线缆中,为设备内部使用的半导体器件的评估提供了通用方法。
《 SJ 21473.4-2018 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4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射频功率直接注入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4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射频功率直接注入法
- 标准号:SJ 21473.4-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0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军用集成电路(IC)遭受射频(RF)信号直接注入的传导抗扰度要求及测量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对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在无用RF电磁波环境下工作时的评估。
《 SJ 21473.5-2018 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5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工作台法拉第笼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军用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5部分:传导抗扰度测量 工作台法拉第笼法
- 标准号:SJ 21473.5-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31.200
- 实施日期:2019-03-01
- 技术归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电子学SJ 电子
- 内容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通过法拉第笼注入干扰信号到军用集成电路上来测试军用集成电路的传导抗扰度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安装在标准试验板上或最终应用在印制电路板(PCB)上的IC。
《 GB/T 17626.39-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 标准号:GB/T 17626.39-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12-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20
- 实施日期:2024-07-01
- 技术归口: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抗扰度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由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6SC1(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频现象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暴露在近距离使用的射频(RF)发射机的辐射电磁能量下的抗扰度要求。建立了试验等级和所需的试验程序。适用频率范围为9 kHz~6 GHz。考虑了暴露于便携式发射装置的固定安装设备,暴露于固定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以及暴露于其他移动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
本文件旨在建立一个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距离辐射源的射频电磁场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要求。本文件并不取代IEC 61000-4-3和IEC 61000的其他部分规定的电气电子设备对辐射电磁能量的一般抗扰度要求,仅适用于设备或系统暴露于近距离骚扰源时。
本文件中,“近距离”一般是指发射源和受影响设备间的距离,频率高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200 mm,频率低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500 mm。
本文件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在各自的频率范围内对特定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方法。产品委员会将考虑试验的适用性,且在必要时,根据受试设备(EUT)、频率范围、骚扰源等,选择适用的试验方法。
注:按照IEC GUIDE 107里的描述,本文件是为产品委员会所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正如IEC GUIDE 107声明的,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采用本文件,如果采用,他们负责确定适当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
本文件涉及与RF磁场和电磁场相关的抗扰度试验,这些电磁场来自于任何靠近其他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源。
本文件为独立的试验方法。当宣称符合本文件时,不宜采用其他试验方法来代替本文件提出的方法。
《 GB/Z 6113.404-2023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投诉的统计和保护无线电业务的限值计算模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投诉的统计和保护无线电业务的限值计算模型
- 标准号:GB/Z 6113.404-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L06
- 发布日期:2023-11-27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 实施日期:2024-06-01
- 技术归口: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GB/Z 6113.404-2007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电磁兼容性()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投诉的统计和保护无线电业务的限值计算模型》由TC79(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79SC8(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线电业务保护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给出了如何处理无线电于扰投诉统计的建议,描述了分别基于辐射耦合和传导耦合的骚扰模型,计算试验场地上猛扰场强和骚扰电压测量的限值。
《 JJF(通信)029-2018 通信用汽车电子试验脉冲抗扰度设备校准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通信用汽车电子试验脉冲抗扰度设备校准规范
- 标准号:JJF(通信)029-2018
- 标准状态:现行
- 发布日期:2018-04-30
- 归口单位
- 实施日期:2018-04-30
-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代替标准:
- 标准类别:计量检定规程
- 文件格式:纸质版或者PDF电子版(用Acrobat Reader打开)或Word版本doc格式
- 内容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通信用汽车电子试验脉冲抗扰度设备的计量特性、校准的环境条件、校准用设备的技术指标、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表达以及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T/CEC 670-2022 等电位作业智能设备电弧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等电位作业智能设备电弧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
- 标准号:T/CEC 670-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I631
- 发布日期:2022-06-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01
- 实施日期:2022-10-01
- 团体名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标准分类: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等电位作业智能设备遭受电弧放电时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10kV~66kV电压等级进/出高压带电导体等电位过程的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包括一些专用的电动工具
《 T/CPSS 1007-2020 开关电源交流电压畸变抗扰度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开关电源交流电压畸变抗扰度技术规范
- 标准号:T/CPSS 1007-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K85/D4420
- 发布日期:2020-08-25
-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 实施日期:2020-09-01
- 团体名称:中国电源学会
- 标准分类:K 房地产业电气工程
- 内容简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电网的电压畸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电源电网适应性判定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所有交流-直流开关电源,如适配器、充电器、PC电源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电网的电压畸变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电源电网适应性判定等
《 YD/T 3730-2020 VHF/UHF无线电测向系统多径传播抗扰度测试程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VHF/UHF无线电测向系统多径传播抗扰度测试程序
- 标准号:YD/T 3730-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M36
- 发布日期:2020-08-31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60
- 实施日期:2020-10-01
- 技术归口: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无线通信YD 通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VHF/UHF无线电测向系统多径传播抗扰度测试程序》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VHF/UHF无线电测向系统多径传播抗扰度测试的测试条件、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记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VHF/UHF频段内无线电测向系统,包括移动式、可搬移式和固定式无线电测向系统等。
《 YZ/T 0010-2000 信函分拣设备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信函分拣设备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
- 标准号:YZ/T 0010-2000
- 中国标准分类号:M82
- 发布日期:2000-08-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 实施日期:2000-10-01
- 技术归口: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
- 标准分类: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YZ 邮政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信函分拣设备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主管部门为国家邮政局。
《 NB/T 10462-2020 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近场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技术规范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近场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技术规范
- 标准号:NB/T 10462-2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K81
- 发布日期:2020-10-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 实施日期:2021-02-01
- 技术归口: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7)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
- 标准分类:电气工程制造业NB 能源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近场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技术规范》由全国电器附件标委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本文件规定了交流-直流开关电源的近场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设备、校准、试验布置、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评定、试验报告。本文件适用于交流-直流开关电源的近场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抗扰度测试作为电子设备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了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抗扰度检测也在不断演进,测试手段和设备日益精细化,为高质量的电子产品提供保障。在未来,随着智能化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抗扰度测试将变得更加重要。**对于制造商来说,进行严格的抗扰度检测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
结语
以上是关于抗扰度检测:确保电子设备稳定性的关键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