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质量检测:如何科学验证调和油的安全性与品质
概括
调和油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因其价格亲民和营养成分的多样化而受到大众欢迎。然而,调和油的成分复杂,质量的良莠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对调和油进行科学、严谨的检测,能够有效辨别其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本文将详细介绍调和油的检测过程和相关项目,帮助您了解如何选择合格的调和油。
检测样品
在进行调和油质量检测时,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通常,样品来自市场上不同品牌和生产批次的调和油。这些样品将被送往正规检测实验室进行多项指标的分析。检测样品应具备以下特点:
- 来自不同品牌,确保多样性
- 包括常见的家庭装和大包装产品
- 采样方式应随机且具有代表性,避免任何人为干预
检测项目
调和油的质量检测涵盖了多个项目,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1. **酸值**:酸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高酸值可能意味着油脂劣化,影响油的口感和安全性。
2. **过氧化值**: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过高会导致油脂产生有害物质,影响食用安全。
3. **脂肪酸组成**: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决定了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性。检测脂肪酸的比例,能够确认油的成分是否符合标示。
4. **重金属含量**:确保调和油中不含有害的重金属物质,如铅、镉、汞等。
5. **添加剂检测**: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添加剂的含量,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检测仪器
调和油的检测需要借助多种正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能够精确地分析油脂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1. **气相色谱仪(GC)**:用于分析调和油中的脂肪酸组成,精准测定各种脂肪酸的比例。
2. **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分离和检测油脂中的微量化学成分,如添加的防腐剂或其他有害物质。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过氧化值,监测油脂的氧化程度。
4. **酸度计和过氧化值仪**:用于测量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是分析油脂质量常见的便捷工具。
检测方法
调和油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从市场抽取代表性样品,确保采样方法的科学性与随机性。
2. **化学分析**: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仪器对样品中的脂肪酸、添加剂等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分析。
3. **感官评定**:除了实验室分析,还可以通过感官测试评估油的色泽、气味及口感,这对消费者的体验尤为重要。
4. **数据分析**:通过标准的计算方法,分析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生成检测报告,做出科学评估。
检测标准(部分)
《 T/NSFST 008-2023 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 标准号:T/NSFST 008-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51
- 发布日期:2023-10-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3-11-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枸杞功能性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要求、质量要求、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枸杞(LyciumbarbarumL.)果实(干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油脂,及其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沙棘籽油等)经过加热、配料、冷却、调配、包装制成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 T/SDIFST 0004-2023 文冠果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文冠果调和油
- 标准号:T/SDIFST 0004-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4/A016
- 发布日期:2023-08-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20
- 实施日期:2023-08-23
- 团体名称: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文冠果调和油的定义、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文冠果调和油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涵盖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条目
《 T/NSFST 016-2022 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 标准号:T/NSFST 016-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51
- 发布日期:2022-07-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2-08-1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枸杞功能性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要求、质量要求、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枸杞(LyciumbarbarumL.)果实(干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油脂,及其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沙棘籽油等)经过加热、配料、冷却、调配、包装制成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 T/NSFST 014-2022 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枸杞功能性调和油
- 标准号:T/NSFST 014-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A051
- 发布日期:2022-06-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20
- 实施日期:2022-07-20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标准分类:A 农、林、牧、渔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枸杞功能性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要求、质量要求、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枸杞(LyciumbarbarumL.)果实(干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油脂,及其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沙棘籽油等)经过加热、配料、冷却、调配、包装制成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 T/XMSSAL 023-2022 供厦食品 食用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供厦食品 食用调和油
- 标准号:T/XMSSAL 023-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C133
- 发布日期:2022-06-08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2-06-08
- 团体名称: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供厦食品食用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食用植物调和油
《 T/NSFST 002-2022 食用植物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用植物调和油
- 标准号:T/NSFST 002-2022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4/C133
- 发布日期:2022-02-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2-02-28
- 团体名称: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食品技术
- 内容简介:
3 术语和定义GB2716界定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4.1.1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2716的规定
4.1.2小磨芝麻香油等应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和要求
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感官要求规定
表1 感官要求项目 指标色泽 具有食用植物调和油特有的色泽,色泽正常组织形态 油状液体滋味与气味 具有食用植物调和油特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杂质 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4.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理化指标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项目 指标水分及挥发物/(g/100g) ≤0.20酸价(KOH)/(mg/g) ≤3.0过氧化值/(g/100g) ≤0.25总砷(以As计)/(mg/kg) ≤0.1铅(以Pb计)/(mg/kg) ≤0.09苯并(a)芘/(ug/kg) ≤10溶剂残留量/(mg/kg) ≤20压榨油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4.4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方法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
4.5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4.6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2760规定
5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6 试验方法6.1 感官要求将被测产品置于洁净的容器中,在自然光下,通过目测其色泽、组织形态、杂质,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方法
6.2 理化指标6.2.1 水分及挥发物按GB5009.23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2 酸价按GB5009.229规定方法检验
6.2.3 过氧化值按GB5009.22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4 总砷按GB5009.1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5 铅按GB5009.1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6 苯并(a)芘按GB5009.2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6.2.7 溶剂残留量按GB5009.262中规定方法检测
7检验规则7.1组批与抽样同一批投料、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产品为一批,从每一批中随机抽取6个包装进行检验
每批产品须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7.2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1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净含量、酸价和过氧化值
7.2.2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包括标准要求中的检验项目
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每6个月进行1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a) 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 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c) 原料来源及设备有变化时;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 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
7.3判定规则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合格
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可从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产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
以复验结果为准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标志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GB28050的规定
外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包装8.2.1内包装采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
定量包装的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规定
8.2.2外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的规定
8.3运输8.3.1运输产品时应轻装轻卸,勿倒置;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并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8.3.2运输时应防止日晒雨淋
运输车辆的车箱应清洁、干燥,防止污染
8.4贮存本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杂气污染或靠近火源;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存
9其他9.1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且产品名称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
9.2本产品为食用植物油脂不得添加食品用香精、香料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12个月
《 T/CI 004-2021 柴油车用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柴油车用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
- 标准号:T/CI 004-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254
- 发布日期:2021-03-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60.20
- 实施日期:2021-03-06
- 团体名称: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石油及相关技术
-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车用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等柴油车燃料的调和组分3.1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Bio-basedhigh-qualityoxygenateblendingoil):生物质热解油提质处理后得到的液体产物,典型组分为含羟基官能团和醚基官能团的分子
3.2CN40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十六烷值在40-55之间的生物质基含氧调合油,主要适用于农用拖拉机
3.3CN55生物质基含氧调合油:十六烷值大于55的生物质基含氧调合油,主要适用于柴油机乘用车
4 技术要求柴油车用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的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见表1
表1柴油车用生物质基含氧调和油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方法 CN55 CN40 十六烷值不低于 55 40 GB/T386长链醇醚类含量(体积分数)/%不低于 70 SH/T0663密度(20oC)/(kg/m3) 600~800 GB/T13377a运动黏度(40oC)/(mm2/s) 0.5~6.0 GB/T265闪点(闭口)/oC不低于 101 GB/T261冷滤点/oC 报告 SH/T0248凝点/oC不低于 -20 GB/T510硫含量/(mg/kg)不大于 50 SH/T0689b残炭(质量分数)/%不大于 0.05 GB/T17144c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 0.02 GB/T2433固体细颗粒物(质量分数)/%不大于 0.01 ASTMD7579水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 0.1 SH/T0246机械杂质 无 GB/T511d铜片腐蚀(50oC,3h)/级不大于 1 GB/T5096氧化安定性(110oC)/h不小于 6.0e NB/SH/T0825f酸值(以KOH计)/(mg/g)不大于 0.50 GB/T7304g90%回收温度/oC不高于 360 GB/T9168碱金属含量(Na+K)/(mg/kg)不大于 5 GB/T17476h氧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不低于 10 NB/SH/T0842i热值/(MJ/kg)不低于 21 GB/T384a可用GB/T5526、SH/T0604、GB/T1884、GB/T1885方法测定,以GB/T13377仲裁
b可用GB/T11140、GB/T12700、GB/T17040和NB/SH/T0842方法测定,以SH/T0689仲裁
c可用GB/T268方法测定,以GB/T17144仲裁
d可用目测法,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oC)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
结果有争议时,以GB/T511仲裁
e可加抗氧剂
f可用EN15751方法测定,以NB/SH/T0825仲裁
g可用GB/T5530、GB/T264方法测定,以GB/T7304仲裁
h可用ASTMD7111方法测定,以GB/T17476仲裁
i可用SN/T3128方法测定,以NB/SH/T0842仲裁
《 SB/T 10292-1998 食用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用调和油
- 标准号:SB/T 10292-1998
- 中国标准分类号:X66
- 发布日期:1998-03-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
- 实施日期:1998-10-01
- 技术归口:国内贸易部商办工业司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内贸易部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香料和调料SB 国内贸易国内贸易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食用调和油》由国内贸易部商办工业司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内贸易部。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储存等要求。
《 GB/T 40851-2021 食用调和油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用调和油
- 标准号:GB/T 40851-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X14
- 发布日期:2021-11-26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 实施日期:2022-06-01
- 技术归口: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食用调和油》由TC270(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70SC2(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技术要求,以及可追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品种食用植物油为原料调配制成的食用调和油。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调和油的质量检测不仅是对油脂成分的科学分析,更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步骤。通过合理的检测项目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调和油的质量与安全性,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在选择调和油时,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并选择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确保油脂的健康与安全。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调和油的质量监控将更加科学、精确,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结语
以上是关于调和油质量检测:如何科学验证调和油的安全性与品质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