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检测:揭秘如何保障健康与安全
概括
增白剂,又称为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纺织、洗涤、塑料及化妆品行业,旨在提高产品的白度和亮度。然而,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风险,尤其是在长期接触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增白剂的使用安全,科学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增白剂的检测流程,帮助消费者和行业人员了解如何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
检测样品
增白剂的检测样品通常来自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多种产品,如洗衣液、衣物、化妆品、塑料制品等。不同产品中增白剂的种类和浓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检测样品的选择必须具备代表性。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通常会采集多个批次的样品,以覆盖不同生产商和不同生产周期的产品。
检测项目
增白剂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增白剂种类鉴定:通过化学分析,识别样品中所含的增白剂种类。
- 增白剂浓度检测:通过定量分析,测定样品中增白剂的具体含量,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 残留量检测:对于食品包装或化妆品等用途,检测增白剂的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 荧光强度测试:评估增白剂的效果,尤其是在纺织品和洗衣液中的应用效果。
检测仪器
增白剂的检测需要依赖精密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检测增白剂的种类和浓度,是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样品中的荧光增白剂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和荧光强度。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适用于增白剂的定性分析,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多成分体系。
- 荧光光谱仪:用于直接测定增白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发射特性。
检测方法
增白剂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主要通过色谱法、质谱法或光谱法确定增白剂的种类;而定量检测则通过标准曲线法、内标法等方法精确测定增白剂的浓度。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它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的增白剂,并通过检测峰值面积与标准曲线进行浓度计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主要用于测定增白剂的荧光特性,并根据其吸收与发射光谱的变化来判断其浓度与效果。
荧光光谱法在纺织品和洗涤产品的应用中尤为常见,它能直接测定样品的荧光强度,从而判断增白剂的效果。
检测标准(部分)
《 HG/T 3726-2003 荧光增白剂CF-351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荧光增白剂CF-351
- 标准号:HG/T 3726-2003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7
- 发布日期:2004-01-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0187.060.10
- 实施日期:2004-05-01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被HG/T 3726-2010代替
- 主管部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HG 化工
- 内容简介:
《 HG/T 2556-2023 C.I.荧光增白剂135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C.I.荧光增白剂135
- 标准号:HG/T 2556-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7
- 发布日期:2023-07-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0187.060.10
- 实施日期:2024-02-01
- 技术归口: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HG/T 2556-2009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涂料和颜料工业化工产品综合涂料配料颜料和填充剂制造业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C.I.荧光增白剂135》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规定了C.I.荧光增白剂135(荧光增白剂DT)产品的要求、釆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荧光增白剂135的产品质量控制。
《 HG/T 2590-20203 C.I.荧光增白剂199(荧光增白剂ER-I)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C.I.荧光增白剂199(荧光增白剂ER-I)
- 标准号:HG/T 2590-20203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7
- 发布日期:2023-07-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0187.060.10
- 实施日期:2024-02-01
- 技术归口: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涂料和颜料工业化工产品综合涂料配料颜料和填充剂制造业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C.I.荧光增白剂199(荧光增白剂ER-I)》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 T/FDCA 001-2021 化妆品包装材料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化妆品包装材料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 标准号:T/FDCA 001-202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268
- 发布日期:2021-01-28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21-01-28
- 团体名称:福建省日用化学品商会
- 标准分类:C 制造业化工技术
- 内容简介:
用碱性提取液(乙腈、水和三乙胺的体积比为40:60:1)超声提取化妆品包装材料试样中的荧光增白剂,经定性滤纸过滤,将滤液至于比色管中,在波长365nm的紫外分析仪中,观察试样滤液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定性试样中是否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 DB51/T 907-2009 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检验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检验规程
- 标准号:DB51/T 907-2009
- 中国标准分类号:B39
- 发布日期:2009-03-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50
- 实施日期:2009-03-10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卫生和社会工作四川省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检验规程》,主管部门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DB14/T 1966-2019 《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定性测定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定性测定技术规程》
- 标准号:DB14/T 1966-2019
- 中国标准分类号:W04
- 发布日期:2019-12-20
-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01
- 实施日期:2020-03-20
- 技术归口:山西省纤维及纺织皮革制品标准化专家组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纺织和皮革技术制造业山西省纺织产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定性测定技术规程》》由山西省纤维及纺织皮革制品标准化专家组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测定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灯对各类纤维、纺织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测定
《 DB34/T 2993-2017 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DB34/T 2993-2017
-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 发布日期:2017-12-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 实施日期:2018-01-30
- 技术归口: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食品技术批发和零售业安徽省食品综合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详见附录B)的测定,适用于该产品的风险预警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
《 DB34/T 2992-2017 洗涤剂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洗涤剂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DB34/T 2992-2017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3
- 发布日期:2017-12-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40
- 实施日期:2018-01-30
- 技术归口:安徽省化学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制造业安徽省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洗涤剂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安徽省化学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规定了洗涤剂产品中荧光增白剂VBL、荧光增白剂71、荧光增白剂351、荧光增白剂33(详见附录B)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洗涤剂产品中荧光增白剂VBL、荧光增白剂71、荧光增白剂351、荧光增白剂33的测定,适用于该产品的风险预警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
《 DB34/T 3302-2018 化妆品5种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化妆品5种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标准号:DB34/T 3302-2018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2
- 发布日期:2018-12-29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70
- 实施日期:2019-01-29
- 技术归口: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农、林、牧、渔业安徽省美容品、化妆品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化妆品5种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由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135(FWA135)、荧光增白剂185(FWA185)、荧光增白剂367(FWA367)、荧光增白剂393(FWA393)、荧光增白剂184(FWA184)等5种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标准适用于膏霜类化妆品中5种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
《 DB51/T 2000-2015 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DB51/T 2000-2015
- 中国标准分类号:G30
- 发布日期:2015-07-08
- 国际标准分类号:49.025.40
- 实施日期:2016-01-01
- 技术归口: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标准分类: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制造业四川省橡胶和塑料
- 内容简介:
地方标准《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规定了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五种材质的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本标准中各荧光增白剂的检出限均为:0.05mg/kg。
《 SN/T 4947-2017 洗涤用品中5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洗涤用品中5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准号:SN/T 4947-2017
- 中国标准分类号:Y40
- 发布日期:2017-11-07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
- 实施日期:2018-06-01
- 技术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制造业SN 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洗涤用品中5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HG/T 2590-1994 荧光增白剂BSB-2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荧光增白剂BSB-2
- 标准号:HG/T 2590-1994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0
- 发布日期:1994-12-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87.060
- 实施日期:1994-03-09
- 技术归口:
- 代替标准:被HG/T 2590-2000代替
- 主管部门:化学工业部
- 标准分类:涂料和颜料工业化工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荧光增白剂BSB-2》,主管部门为化学工业部。
《 HG/T 3703-2009 荧光增白剂OB-1(C.I.荧光增白剂393)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荧光增白剂OB-1(C.I.荧光增白剂393)
- 标准号:HG/T 3703-2009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7
- 发布日期:2009-12-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
- 实施日期:2010-06-01
- 技术归口: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代替HG/T 3703-2002被HG/T 3703-2016代替
-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 标准分类:化工技术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综合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荧光增白剂OB-1(C.I.荧光增白剂393)》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荧光增白剂OB-1(C.I.荧光增白剂393)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荧光增白剂OB-1的产品质量控制。
《 HG/T 3726-2003 荧光增白剂CF-351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荧光增白剂CF-351
- 标准号:HG/T 3726-2003
- 中国标准分类号:G54
- 发布日期:2004-01-09
- 国际标准分类号:87.060
- 实施日期:2004-05-01
- 技术归口: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TBS/TC134)
- 代替标准:被HG/T 3726-2010代替
-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标准分类:涂料和颜料工业涂料配料颜料和填充剂HG 化工
- 内容简介:
行业标准《荧光增白剂CF-351》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本标准规定了荧光增白剂CF-351(C.I.荧光增白剂351)产品的技术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4,4-二甲氧基膦酰基甲基联苯与邻磺酸苯甲醛为主要原料缩合而成的荧光增白剂CF-351,该产品主要用于高档合成洗涤剂、洗衣粉、香皂等的添加剂,也可以单独使用。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日益关注,增白剂的检测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可以确保增白剂在各类产品中的使用符合安全标准,从而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消费者在购买含有增白剂的产品时,也应关注其是否经过相关检测,以保障自身的健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增白剂的检测技术将更加精细,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结语
以上是关于增白剂检测:揭秘如何保障健康与安全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