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778-2005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检测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GB 19778-2005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检测

概述

随着包装材料的使用日益普及,包装玻璃容器的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GB 19778-2005 标准规定了包装玻璃容器中铅、镉、砷、锑等有害元素的溶出允许限量,旨在保障食品、饮料等消费品的安全,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检测过程、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并最终探讨其重要性。

检测样品

根据GB 19778-2005标准,检测的样品主要包括各种包装玻璃容器,例如瓶子、罐头容器和其他容器。这些容器一般用于包装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尤其是那些可能与食物或饮品直接接触的玻璃包装材料。检测的样品需要符合标准规定的尺寸和重量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

本标准规定了四种主要的有害元素检测项目:
1. 铅(Pb):铅是一种有毒金属,长期接触会对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儿童更为危险。
2. 镉(Cd):镉是重金属元素,具有高度毒性,长期积累会对骨骼、肾脏等造成伤害。
3. 砷(As):砷是一种致癌物质,暴露在其环境中的人群可能面临多种健康风险。
4. 锑(Sb):锑具有毒性,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和其他健康问题。

检测仪器

检测这些有害元素的溶出物质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
1.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铅、镉、砷、锑的浓度。该仪器能够提供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适用于水溶性物质的检测。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该仪器可用于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尤其在低浓度下仍能提供准确的结果,适合于复杂样品的多元素分析。

检测方法

根据GB 19778-2005标准,检测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将包装玻璃容器样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可能的污染物。
2. 浸泡试验:将玻璃容器放入标准溶液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模拟包装物与食品或饮品接触的实际情况。
3. 溶出物提取:浸泡后的溶液会被提取,作为后续分析的样品。
4. 测定元素浓度:利用上述的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样品中铅、镉、砷、锑等有害元素的浓度。
5. 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与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进行比对,确认是否符合规定。

检测标准(部分)

《 GB 19778-2005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
  • 标准号:GB 19778-2005
    中国标准分类号:A82
  • 发布日期:2005-05-23
    国际标准分类号:55.100
  • 实施日期:2005-12-01
    技术归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标准分类:货物的包装和调运瓶、小罐、瓮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由469(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委托TC49(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不同容积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量的允许限量。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GB 19778-2005标准对于保障包装玻璃容器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我们可以确保市场上的包装玻璃容器不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对于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将更加精细和高效,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以上是关于GB 19778-2005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检测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