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全解析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全解析

概括

《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我国针对电子玻璃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制定的重要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玻璃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旨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检测样品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检测样品主要来源于熔炉废气、燃烧废气、生产线排放气体等。不同的工艺环节可能排放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氟化物等。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工艺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排放点进行取样,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检测项目

依据GB 29495-2013标准,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 颗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影响空气质量。
  • 二氧化硫(SO₂): 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
  • 氮氧化物(NOₓ): 由高温燃烧过程产生,可能影响空气质量。
  • 氟化物: 电子玻璃生产过程中可能释放的特征污染物。

这些检测项目的设定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确保企业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检测仪器

检测电子玻璃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需要采用正规的检测仪器,如:

  • 烟尘采样器: 用于收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
  • 红外光谱仪: 适用于检测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 紫外差分光谱仪(DOAS): 可用于氮氧化物的快速测定。
  • 离子色谱仪: 适用于氟化物等离子污染物的定量分析。

合理选用检测仪器,可提高检测的精准度和数据的可靠性。

检测方法

GB 29495-2013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 重量法: 主要用于颗粒物检测,测量前后滤膜质量变化来计算浓度。
  • 紫外吸收法: 适用于测定二氧化硫浓度,基于特定波长紫外光的吸收原理。
  • 化学发光法: 适用于氮氧化物的测量,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光信号进行分析。
  • 离子色谱法: 用于测定氟化物,能够实现痕量级别的精准检测。

不同方法的选用需根据具体检测项目及排放源特征进行合理匹配,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检测标准(部分)

《 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标准号:GB 29495-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 发布日期:2013-05-0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 实施日期:2013-07-01
    技术归口:生态环境部
  • 代替标准:被GB 26453-2022代替
    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
  • 标准分类:环保、保健和安全固定源排放限值空气质量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由467(生态环境部)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玻璃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电子玻璃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对电子玻璃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电子玻璃工业太阳能电池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基板玻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封装玻璃等)生产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不适用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电子玻璃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多种污染物的排放。GB 29495-2013标准为该行业提供了科学的污染物排放规范检测技术指导,企业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这不仅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有效减少环境影响,推动绿色制造的进程。

结语

以上是关于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全解析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