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419-2015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解析

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

综合性检验测试研究所

去咨询

GB/T 31419-2015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解析

概括

火灾发生时,逃生面具作为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GB/T 31419-2015标准对火灾逃生面具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产品在紧急情况下不会释放有害成分,影响佩戴者健康。本文将详细解析该标准涉及的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火灾逃生面具的安全性要求。

检测样品

依据GB/T 31419-2015标准,检测样品应覆盖市场上的不同类型火灾逃生面具,包括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检测样品的选择需具有代表性,确保测试结果能反映市场产品的整体质量。同时,样品应具备完整的包装、标识及使用说明,以符合标准检测要求。

检测项目

火灾逃生面具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重金属含量:检测铅(Pb)、镉(Cd)、汞(Hg)等有害金属的释放情况。
  • 有机化合物:检测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可能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
  • 有害气体释放:在高温或使用条件下,测试面具材料是否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等有害气体。
  • 滤毒性能:测试面具对常见火灾烟雾中有害成分的过滤效率,确保佩戴者能获得清洁空气。

检测仪器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通常采用以下先进的仪器设备: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用于检测重金属含量,如铅、镉等。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气体分析仪:监测高温条件下有害气体的释放情况,如CO、SO₂、HCN等。
  • 粒子计数仪:用于评估面具的颗粒物过滤性能。

检测方法

依据GB/T 31419-2015标准,火灾逃生面具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 酸消解法:用于重金属检测,将样品消解后,通过AAS分析金属含量。
  • 热解析-气相色谱法:加热样品,使其释放有机物,并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及含量。
  • 动态烟气模拟实验:模拟火灾环境,检测面具材料在高温及烟雾环境下的气体释放情况。
  • 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采用标准气溶胶测试,评估面具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能力。

检测标准(部分)

《 GB/T 31419-2015 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标准简介

  • 标准名称: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 标准号:GB/T 31419-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C73
  • 发布日期:2015-05-1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40.20
  • 实施日期:2015-10-01
    技术归口: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代替标准:
    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
  • 标准分类:环保、保健和安全防护设备头部防护设备
  • 内容简介:

    国家标准《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由TC112(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12SC1(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面部防护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应急管理部。

    本标准规定了火灾逃生面具中铅、、六价铬及挥发物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类火灾逃生面具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暂无更多检测标准,请联系在线工程师。

结语

火灾逃生面具作为关键的应急防护装备,其安全性不容忽视。GB/T 31419-2015标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严格检测,有助于确保产品符合安全要求,减少使用者在火灾环境中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消费者在选择火灾逃生面具时,应关注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以保障自身安全。

结语

以上是关于GB/T 31419-2015火灾逃生面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解析的介绍,如有其它问题请 联系在线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